致敬,因为有你!-澳门凯发

东北大学  |  2023-01-02

致敬,因为有你!

——东北大学疫情防控教职工志愿者群体素描




核酸采样、接站引导、扫码测温、搬运行李、送餐代购、紧急救助……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群群流动的“天使白”“守护蓝”奔波在校园各处,这些色彩的背后,是在防疫阵地上高高飘扬的“党旗红”,是无关年龄、无关身份奋战在一线的守护者。

1


闻令而动

“党旗红”擦亮防疫温暖底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学校坚持疫情防控战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学校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临时党支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整体安排和阶段性任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

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高质量完成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位位教职工志愿者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迅速响应,飘扬的党旗为防疫一线擦亮了温暖的底色。



“同学们,请提前准备好健康码,戴好口罩,保持距离,请往里走……”每天的核酸采样现场,都有一位拿着麦克风,不停地叮嘱前来做核酸的师生。他是政策法规办公室副主任赵志超,一天当中,重复上百次的叮嘱,看似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但声声有温度句句有真情。校园封闭管理期间,赵志超和同事们从前一天晚间到指定地点领取核酸检测物资,到当天早7点开始检测物资分类摆放,做好采样基础准备工作,再到现场的有序顺畅运行,协调医护人员到学生宿舍、博士后公寓、健康观测点等提供外采服务,检测完成后核验检测记录,他们都能实现科学规划、精准调度。



今年3月以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保卫城市、守护校园,学校实施全封闭管理。校领导带班值守,深入一线、靠前指挥,1800多名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岗位,以校为家,冲锋在前,筑起层层防控的坚强堡垒,守护好校园安全防线。



从设置集中隔离点到储备应急物资,从强化后勤生活保障到做好医疗服务保障,从校门进出管控到校园及周边治安维护,从常规循环抽检到全员核酸检测……办公室里支起的一张张床铺变成驻校教职工“临时的家”,党员干部们在日常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随时“切换”中跑出了迎难而上的“加速度”。他们用责任和担当筑起“红色防线”,在防疫的最前沿、关键处尽展党员风采。




2


挺身向前

“大白”“大蓝”是“守护着我们的光”




“今天,你做核酸了吗?”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核酸检测成为校园生活的日常。面对检测任务急、频次多、工作强度大的实际情况,临时党支部在南湖、浑南两个校区分别组建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队,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报名,挺身向前,快速在常规工作与志愿服务之间做好“角色”转换。



他们也许上一秒还是授业解惑的师者,也许是伏案备课的老师,也许是刚查完寝室安全的辅导员,他们也许是.......下一秒穿上防护服,也许我们不曾认出他们,但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大志愿者”。

“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需要24名志愿者报名”,当召集人在群里把“需求信息”发布后,短短11分钟就征集到28名志愿者报名的确认消息。“明日的核酸检测志愿者人数已满,本轮核酸检测正值周末,因工作日财务工作较忙,计财处留校同志申请本轮全体参加,欢迎各位老师下一轮报名。”几位报名参加志愿者的老师们被强制“轮休”。大家不禁感慨,做志愿者竟然也要拼“手速”。




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以部门为单位集体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风尚”,已有近10个部门采取“包场”方式组织留校教职工参加志愿服务。近一个月时间里,计财处11名同志共计参加志愿服务50次,处长曲桂贤本人就参加了7次;材料学院的12名党员把集体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作为一次特殊的“党日活动”,留校的教职工中14名党员累计参加志愿服务49次,后勤处3名留校同志参加志愿服务17次。



“啊,同学别紧张嘴张大”“很好,同学戴好口罩”……这些全副武装的“大白”很多都是我们校医院的医务人员,不论汗水打湿背脊,还是口罩印痛脸颊,每天挥臂上千次,她们人人皆温柔以待。




采集人信息登录、开箱、开管、关联被采集人信息、封管、封箱,这是信息采集志愿者们完成一轮核酸检测的标准化流程。“今天检测顺利结束,各位老师最后一个收尾工作,把自己的检测人数报到群里……1064、800、910……浑南校区今天核酸检测顺利完成,共计11104人。”每人近8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当一组组数据在微信群中不断出现,流露在这些志愿者脸庞的是暖暖的微笑。



然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之中有的克服腰病的困扰,休息一会后还继续选择上场;有的因为手机系统不兼容,为了能参与到核酸检测,自己去协调可以使用的机型;有的夫妻双方都在各自的单位驻守,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还有很多人在志愿服务的岗位奋战到夜幕降临,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处理白天的工作直至深夜。



这就是东大教职工的“缩影”,“无论他们身着白色亦或是蓝色的防护服,他们都是‘守护着我们的光’!”




3


微光成炬 

教师志愿者护航学子返校路


金秋九月,东北大学热情迎接五湖四海的学子“回家”!返校迎新需要大量志愿者承担接站、物资保障、核酸检测等工作。招募令一经发出,立刻得到了教职工的广泛响应。



“我年龄大,家里没有负担,我报名”“我以前做过核酸志愿者,有经验,我报名”……一时间,全校2600余名志愿者迅速集结,经过2批次、7个昼夜的奋战,圆满完成2.8万余名学生的返校迎新工作,“志愿红”“天使白”“守护蓝”再次讲述了充满爱和温暖的“东大故事”。



“三站一场”,12个志愿服务小组,168小时,800余人次接站志愿者……在桃仙机场、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等站点,志愿者们星夜兼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他们迎着月亮来、顶着星星走,工作时间表是24小时。



对接学生返校名单和车次,接站站点协调,志愿者人员安排,车辆现场调度,疑难问题解答……两年来,后勤处统筹安排1700余人次教职工志愿者参与到18次接站工作中。不管多晚,总有身着“东北大学志愿者”服装的亲人为学子守候,一遍遍耐心细致地解读政策、引导秩序,沙哑的嗓音传递着不变的热情。他们用涓滴之力,把“东北大学”的校牌举高、擦亮!



在两校区的校门口,信息核查员、行李消杀员、车辆引导员、秩序维护员、后勤保障员、核酸检测人员……所有的志愿者都严阵以待,每天身着十余小时的防护服,湿透的衣服,满身的疲惫,也掩不住师生相逢的喜悦。



“同学,这边走”“这个沉,我来”“东西全了么”……在各学院的迎新点前,摆渡车刚一停稳,教师志愿者们就冲上车厢,帮助学生们搬运行李,鬓角斑白的老教授、临近退休的老党员带头扛起学生的行囊,还在手术恢复期的老师也毅然上岗。宿舍里,宿管员阿姨耐心咨询服务,全体辅导员进驻宿舍与学生们一起同吃同住。



在校园进入静态管理期间,核酸检测点设置在各宿舍楼外。早上8点,志愿者们来到各宿舍楼下做检测前的准备。赶上雨雪天气,大家的手脚很快就冻僵麻木。没有抱怨,也没有情绪,大家专注于手上的工作,“只希望能快点再快一点,让学生们在风雪中少等一会”。忽然,一个暖融融的热水袋递到了志愿者的手上,“天太冷了,给您暖一暖吧”,听着同学简单的话语,感受着手上的温度,心瞬间被击中,“在这场爱的双向奔赴中,我们都是爱与被爱的那个人。”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枚党徽是荣耀亦是担当。2022年3月以来,东北大学疫情防控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共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完成志愿服务工作32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38000余小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东北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们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有力的行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一线。

一个个暖心的瞬间、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一抹抹充满希望的色彩,让志愿者们在服务奉献中把身份标识擦得更加鲜亮,他们用辛勤付出的汗水书写担当,为校园筑起防控的坚强堡垒。

责任编辑:曹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