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受情绪左右?| 校媒fm-澳门凯发

中青校媒  |  2022-11-08

中青校媒记者 朱成志/摄




 💬


 ·241· 




“拍了一天的视频,今天真的好累啊。”


“我和你说,今天浴室那个水温,不知道是要烫死谁。”


“今天去买饭的时候,那个阿姨好像听不见我说话一样,莫名其妙我就被插队了。”




随手一翻聊天记录,发现和朋友的聊天框里,关于“烦”“累”“难”的话语,10条里差不多有7条。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事情时,我们总是容易先生起气来,明明生的是旁人的气,但气的却是自己。






小桃和北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关系十分要好,在今年他们同时被同一所大学录取。




“我和你讲,我今天拆快递的时候发现,店家少寄了配件,我去私聊店家,但它非说是我故意的。”




因为北北和小桃认识很多年的缘故,小桃一有不开心的事情,就会来找北北说,一开始北北还会耐心地安慰小桃,时间久了,北北渐渐有点吃不消了,她发现,小桃向自己表达的负能量已经慢慢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南昌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 摄




▪️“怎么办啊,我感觉我这次考试要挂科了。”


▫️“我不知道,我自己也很着急,你能不能别再说了。”




一次考试前的复习,在小桃持续在北北身边说着自己的紧张情绪时,北北回怼了过去。




话说出口的那一秒,小桃和北北都愣住了,在意识到自己的话有点过头了的时候,北北向小桃道了歉。




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小桃意识到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随意把对方当成情绪的垃圾桶,不能一味地向别人传递坏情绪。




中青校媒记者 张子琪 / 摄




我们会因为社交相处中的矛盾,各种考试工作的压力,甚至是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而有坏情绪。




其实你看,有坏情绪也是很正常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有必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情绪低落想宣泄、情绪烦躁想发脾气的时候有必要考虑一下身边人的感受。




“她凭什么左右你的情绪啊,我们又不用去讨好她。” 在晚晚把朋友的不快乐“嫁接”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室友小戴看不下去了。




“讨好”




晚晚从来没有想过做别人“情绪垃圾桶”的时候、在不断地消化别人坏情绪的时候、在自己即使不愿意还是选择做听众的时候,是“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为了不打扰朋友的兴致,


即使很忙,还是选择听对方说完;


为了维系好彼此的关系,


即使不愿意听,还是选择不拒绝。




晚晚就是这样的人。




“我也觉得这样挺不好的”


“你说,我在听”


“就是,是有点过分了”




这样的话语常常出现在晚晚和朋友的聊天框中。




中青校媒记者 杨勇 / 摄




“如果你是担心拒绝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那你可以让她感受到你的不开心。” 在晚晚纠结自己该怎么开口和朋友讲一下自己不想总是听到对方的抱怨时,小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天晚上的聊天中,晚晚也和朋友说了很多生活中的烦心事,也问了朋友在听自己述说时的感受。




这时候,朋友才发现,自己每天不断地输出负能量的行为,只缓解了自己的不快乐,很多时候给对方带来的是负担。




当晚,晚晚和朋友达成了一个共识:如果不想听就直接说。




在之后,晚晚发现没了情绪的束缚,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快乐,慢慢地发现拒绝也不是一件难事。




 中青校媒记者 陈子扬 / 摄




我曾想过和朋友之间应该是怎样的相处方式?事事有回应、共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还是说陪伴在身边。




后来发现,“舒服”才是友谊中良好情绪价值的体现。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要远离只会跟你抱怨坏情绪的人,其实这句话不完整。我们应该要远离只会说自己的烦恼,但不愿意接受你反馈的人;远离只会给你带来负能量,但不愿意和你分享有趣事情的人。




南昌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 摄




一位作家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情绪也是这样,良好的情绪可以让双方的生活都洋溢着快乐,在你向对方表达正向情绪的时候,对方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反馈;但双方如果都在传递负能量,可能给彼此的生活都会带来烦恼。




情绪价值是相互的,单方面的付出只会让情绪价值趋近于负,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过度地宣泄和索取都是消耗彼此的行为。了解彼此的边界,换位思考,拒绝情绪带来的消耗。




中青校媒记者 刘亚楠 / 摄

责任编辑:曹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