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刘秀祥:十年助学走乡村-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0-08作者:李雅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网络上隔段时间就有人好奇地问:那个当年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人们问的是2008年的往事。那年,贵州省望谟县的高中毕业生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到山东读大学,一时引起轰动。

这些年,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刘秀祥,身上多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刘秀祥在讲课。(受访者供图)

这名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把自己的使命写在微信名中:“刘秀祥:助学走乡村”。助学——是他最近十年的人生主题。

这个故事还得从十年前讲起。

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许多企业听闻他的事迹,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也是在毕业这年,曾经一起捡过废品谋生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自己不想上学了,准备结婚。

刘秀祥想到,自己靠上学改变了命运,但在贫困的家乡,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他的心愿既宏大又具体:他要回乡,他要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李应芬讲起刘秀祥老师,忍不住哽咽起来。刘秀祥是她在望谟县民族中学读高中时的班主任。读高一时,李应芬生病,硬扛了几天。刘老师上课时发现她的异常,带她去看病,还让妻子留在医院陪她。李应芬和师母聊天时,讲起自家的情况时,她说她不想上学了。

李应芬还有个弟弟,那年弟弟刚好小学毕业,李应芬四处借钱,想带弟弟来县城读初中。弟弟也争气,考上了县里的初中。

可是以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供两个学生压力很大,李应芬打算放弃学业,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

刘秀祥很快从妻子那里听说了李应芬的情况,他告诉李应芬,自己联系了一个资助人,每月给她300元生活费。

他没告诉李应芬的是,这个“资助人”其实是他自己。

刘秀祥也没忘记李应芬的弟弟。在他的帮助下,姐弟俩先后考上大学——李应芬考上六盘水师范学院,弟弟考上贵州民族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应芬来到“刘秀祥名师工作室”上班,负责整理学生资助的相关资料,每个月还要和工作室的伙伴一起,举办受资助学生座谈会。

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依然习惯称刘秀祥为“老班”,谈到六七年前的往事,这个女孩哽咽得说不出话,“是刘老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在李应芬眼中,“老班”很神奇——他今年暑期去了趟浙江,就为200多个学生拉来资助。

当年读中学、大学时,穷得叮当响,他也执拗地不肯接受资助,如今他走到哪儿就问:能资助我的学生吗?靠这样坚持不懈,他陆续从1000多人那里“争取”到了1300多万元,让42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助学的另一面,是他出色的教学成绩。

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时,他带着学生“逆风翻盘”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2015年,刘秀祥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这个班以成绩差“著称”:中考总分700分,全班最高分258分,最低分只有100多分。

为了激励这些孩子,刘秀祥不惜揭开过去的伤疤——他一向不愿跟人提起心酸的过去。那三年,他陪着学生上早读、下晚自习,带学生到家里吃饭、谈心。三年后,中考成绩258分的学生,高考考了586分,全班47名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为了带好学生,刘秀祥将一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时间也几乎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时,他曾同时担任五个班的历史老师和三个班的班主任。

有了出色的教学成绩,很多名校纷纷邀约刘秀祥加入,但刘秀祥都拒绝了。

2018年,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正逢学校新建,这无异于又一次白手起家。

从浙江省余姚市来支教的老教师熊立权记得,当时校舍施工还没结束,“没有食堂,在教学楼的一楼搭起临时的食堂。没有餐厅,教学楼的角角落落都是餐厅。缺少食堂员工,老师成了厨子帮工。没有铃声系统,吹哨子、敲钢条成了集体行动的指挥。没有广播,扯着嗓子就当喇叭。”

换了新岗位,刘秀祥依然奔忙。熊立权在支教日记里写道:刘秀祥副校长每天晚上等学生睡了、老师走了,还要在学校公告群里发一张校园平安照。听说他晚上只睡四个多小时。

以德立校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止于成绩,“德在分前”是师生们达成的共识。

工作中的刘秀祥(右一)。(受访者供图)

2020年,实验高中开始实施“德育积分制”,考试时无人监考,老师只负责提醒时间。学校还建了“金手指”理发队,理一次发,收十元钱。学生们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积分,还能赚得几块钱。

刘秀祥仍记得自己当年初入大学时的不适应,从贫困的家乡到繁华的城市,那种差距让他难忘。他希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当众演讲、当众表演才艺,锻炼胆量。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不会再像自己当年那么怯。

当教师这些年,刘秀祥不辞辛苦,到处做公益演讲,一次次讲起那些心酸的过往。

他说:“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我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向社会上的人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希望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回乡十年,刘秀祥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录取本科;2022年,1302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55.48%。他很高兴自己为此出了一份力。

这名有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说:“有种说法‘寒门难出贵子’,我不赞成。我为什么要当贵子?我只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对国家有用的工作者,不可以吗?”

责任编辑:刘世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