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正直善良有逻辑”
“金老师,真诚乐观又努力”
清华校友
出国深造变成亲密战友
陈世敏深耕数据库
金琴钻研智能计算
事业相辅相成
人生喜结连理
两人携手归国
同追科研理想
栽培计算人才
助力国家数字经济新发展!
让我们一起走近
“归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海外学成归来的清华人
心系家国、追求卓越的赤子情怀!
同为清华计算机系校友
她是金琴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他是陈世敏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她感性且蕙质如兰
他理性且玉树临风
琴瑟和谐, 心灵相通
金琴和陈世敏
曾经
同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攻读本硕的7年里
她和他
居然素不相识
1991级的金琴常驻东主楼
1992级的陈世敏常驻西主楼
缘分
看似是智能计算费解的迷思
却暗含数据处理的精妙逻辑
金琴、陈世敏在清华的毕业照
1999年盛夏
完成硕士学业的金琴和陈世敏
不约而同申请去计算机科学名校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继续深造
“在校靠室友,毕业靠校友”
异国他乡
清华校友身份的认同感
瞬间将两人的关系拉近
“记得我们在cmu
一起上人工智能课
一起写作业
一起熬通宵准备会议”
共同奋斗的“革命情谊”
演算出愿意甘苦与共
彼此珍惜的挚爱之情
相识两年便认定要相伴一生
2001年两人在读博期间喜结连理
契合的灵魂与志趣
成为学业和事业的永动力
陈世敏、金琴在cmu的毕业照
作为智能计算的前浪
金琴主要研究
多媒体智能计算、人机交互
深耕ai领域多年
攻读完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后
留在cmu任教
作为托起前浪的宽广海域
陈世敏在数据库系统、大数据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夯实基础研究
他在博士阶段的研究获评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发起的
数据工程国际大会icde 2004最佳论文
和数据管理国际会议sigmod 2001
亚军最佳论文
毕业后
他先后在美国多家研究机构工作
计算领域新技术迅猛迭代
两人学术科研日益精进
陈世敏钻研的数据技术
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力量
金琴专注的ai技术
能够深化数字经济内涵
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3年
他们放弃优渥收入
带上家人与科研追求
一齐回归祖国怀抱
说起回国这十多年
这对伉俪的脸上
双双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金琴回国后
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创建ai·m³实验室
致力于使人工智能对多媒体内容
进行多维度的深层理解
金琴在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发言
她曾任国际多媒体会议
acm multimedia 2022程序委员会主席
入选全球多媒体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
带领团队蝉联
国际视频检索技术评测trecvid
视频动作分析领域大赛activitynet
多模态信息处理领域音视频情感挑战赛avec等
多项权威竞赛冠军
对金琴来说
ai就像成长中的孩子
培养ai的拟人性能
使其能够全维度地去感知世界
来帮助人类解决自身困境
是她的科研理想
陈世敏回国后
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创建了数据管理系统研究组
曾在sigmod、vldb等多个
数据库领域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任职
并在icde大会
长期组织大数据新硬件技术研讨会
陈世敏展示研究成果
他带领团队研究内存的持久性
跟进最新的
处理器、存储设施等各类硬件
将大数据系统进行适配
注重发挥新硬件的优越性能
在这个数字信息膨胀的年代
他精益求精地不辍耕耘
使数据处理愈加准确、高效、安全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
“当老师,就要尽心尽力”
金琴父母曾是中学老师
“之前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很好
父母也会把经济困难的学生带到家里来
在过节的时候先让学生吃好”
耳濡目染之下
金琴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伟大
“老师会给年轻人以指引”
如今
两人也时常在晚上和周末
加班审改学生论文
因而被女儿“投诉”关心少了
然而为行业培养更多人才
是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心愿
每每看到学生成长
他们都倍感欣慰
再回清华
他们依旧选择骑车逛母校
20多年过去
当年的他乡校友
变成相濡以沫的人生知己
“我俩非常融洽,是很默契的亲人”
两人端详着学校主楼
细数“不断试错的计算科学马拉松”中
练就的缜密逻辑、精进不休
“我们做的是很平凡的事
但却是自己很喜欢的事”
他们平淡却幸福地说
行胜于言
他们将幸福的公式持续推演
在创新智能、数据系统领域
上下求索,聚力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