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国新冠)11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和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委托独立专家小组编写联合报告,呼吁每年投入两万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遏制并应对全球变暖。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问题最大的受害者。中方支持大会就发展中国家关心的损失与损害问题作出合理安排,敦促发达国家认真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国际义务,特别是尽快兑现1000亿美元承诺,并提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挑战的能力,增进南北互信和行动合力。
赵立坚指出,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中方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自从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来,中方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至2021年,这10年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4%,单位gdp能耗下降26.4%,这相当于节约了14亿吨标准煤。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赵立坚强调,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就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部署。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据了解,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该承诺也是2015年《巴黎协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发达国家尚未兑现,这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造成了严重影响和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