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篇论文被两次拒稿
到近三年发表
8篇一作/学生一作学术论文
如今他是6篇论文入选
esi热点/esi高被引论文
4篇论文入选领域权威期刊
最受欢迎论文榜单前十的
“科研”达人
主持首批博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他是冉冉升起的
“科研”新星
硕博综合成绩均排名第一
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他是获得宝钢奖学金特等奖等
13项市级及以上荣誉奖项的
“科研”榜样
人如其名
他是宇航学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
陈科研
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
矢志不渝,厚积薄发
和小萱一起听听
“科研”的故事——
逐梦北航,砥砺前行
初高中时期
每当陈科研在新闻中看到
“天宫对接”、“嫦娥软着陆”
“北斗组网”等航天大事的震撼画面
他的心中便无比激动和自豪
渐渐对航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立志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一时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
本科期间
在宇航学院举办的一次讲座中
他深受戚发轫院士报告的感染
戚老的教导
“大学生,就是大部分时间
用来学习的学生”
更成为他发奋学习的精神源泉
陈科研的部分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荣誉证书
在一次课程中
陈科研了解到
卫星遥感技术如同“千里眼”
不仅服务国家需求
还能深空探测,揭示宇宙的奥秘
于是他毅然决定
专注于航天遥感技术的研究
致力于为我国
航天遥感事业做出贡献
陈科研所在的levir课题组成员合影
上下求索,云开见月
在研究生初期
陈科研曾经因为
难以达到项目预设的指标和
长时间未能发表论文
而倍感压力
他的首篇学术论文也历经波折
先后两次被拒稿
在这段艰难时期
导师史振威教授多次鼓励他
并引导他从项目实践中
挖掘出有深度的科学问题
副导师邹征夏教授则在论文写作
等方面帮助他提升科研素养
陈科研参加学术会议
陈科研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在外部指导和
自身不畏挫折的无尽探索中
陈科研逐渐找到了
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路线
他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实践、总结经验。从前期参与的课题和项目中挖掘学术问题,提出创新性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
二是广泛阅读、紧跟前沿。通过阅读大量高质量学术论文来拓宽研究思路,提升写作能力。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讲座和会议,拓展研究视野。
三是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对学术探索中的每一个“离奇”概念、交叉点和创新点都会进行记录和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形成了许多创新性思路,并成功应用于论文写作。
陈科研与同学开展课题项目的研究与探讨
“慢”即是“快”
在陈科研看来
正是前期的潜心钻研
他才能更快速地发掘出“真问题”
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
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陈科研获评2024年博士组北航最高学生荣誉沈元奖章
扎根遥感,服务国家
陈科研专注于光学遥感图像的
智能解译方法与应用研究
他构建的光学遥感图像解译
基础模型相关方法
提升了模型在复杂场景
多源数据和多任务上的稳健解译能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
他在proceedingsof the ieee
ieee tpami、ieee tgrs、cvpr等
国际期刊和会议上
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
研究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谷歌学术引用超过4000次
他还受邀担任
acm computing surveys等
21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在课题项目方面
陈科研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学术骨干
开展多项重要研究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等多项课题项目
研究成果在我国遥感卫星
地面系统中得到应用
为我国航天遥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深知只有将个人研究与
国家科技需求紧密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陈科研作为学生代表参与中国空天信息联盟成立大会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
陈科研勇担重任
担任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
及党支部书记
组织开展73次党支部活动
与6个支部共建
分享了13次党建经验
同时,他积极服务同学
4次担任课程助教
连续5年在本科生
职业生涯规划课上作报告和分享
陈科研作为党支部书记带队与教师支部在航天五院共建
陈科研在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作分享
求知若渴的姿态
脚踏实地的实践
陈科研诠释了
“顶天立地科研,矢志不渝报国”的
青春奋斗篇章
愿更多北航学子
奋楫杨帆,勇攀科研高峰
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
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