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走八小时六万多步,绝缘杆十多斤一扛就是三个多小时

百年隧道里的打冰青年-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1-02-19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 通讯员 徐新东 吕钊

    修建于1891年的兴安岭隧道,全长3公里,是滨洲铁路线的咽喉要道,也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东部通道的必经之路。

    每到冬春两季,这条隧道里就会迎来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打冰突击队,他们来自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段博克图供电车间,平均年龄不足27岁。

    穿梭在隧道里,几个年轻人手拿五六米长的绝缘杆,时刻准备敲下悬在轨道上方的一根根“冰剑”。

    兴安岭隧道建成年代久远,近年来已有地方出现裂痕,入冬和开春时融化的雪水,会从隧道上面的裂缝处渗进来,在隧道内结成冰柱。大大小小的冰柱如果不及时清理掉,一旦发生接触网覆冰,就会引发供电故障。

    每年刚入冬,他们就要每日去隧道排查和处理隐患。冬季,隧道内的温度比隧道外低4-5℃。温度变化不大时,他们每隔12小时巡视一次;温度变化较大时,他们改为6小时巡视一次,发现隐患随时进行处理。一天下来,他们在隧道内平均要走8个小时,6万多步;绝缘杆10多斤重,一扛就是3个多小时。

    每次进入隧道作业前,队员们都像上战场一样,从作业前准备到正式作业,一点都马虎不得。隧道内又黑又暗,他们要事先准备好照明用具,确定电量充足,再检查好机具及材料。

    在隧道内打冰是体力活儿也是细致活儿。绝缘杆是几小节接起来使用的,打冰的时候,没有经验的人会拿不稳,也打不准。打冰的时候要选准方位,怎么打能把冰柱一下子打下来,怎么打是一整根,怎么打能避免坠落中伤人,怎么避免弄湿衣服,每一名队员对于“打冰”作业中的技巧都能如数家珍地说上几条。

    冬季作业时,队员们穿得很厚,绝缘鞋、棉大衣、防护服、安全帽和绝缘手套等全都要装备上。

    一次冬季打冰的过程中,因为气温变化较大,山体渗水量特别大,隧道顶端结成了一排冰柱,隧道侧面是一大片冰面,水往下流积成了一摊,队员们站在水里,一个个冰柱地往下敲。

    上面的水不停地滴在他们身上,直到浸透了衣服。作业结束后,一些队员发现不仅衣服结了冰,鞋也快跟地面冻在一起了。

    队员们分批次上下午作业,忙的时候,一上午就要处理掉四五十个冰点。有时,一个冰点上午被敲下来,下午就又结冰了,尤其是下行隧道,冰点多,每隔几百米就有结冰点。

    今年春节期间,打冰突击队副队长陈际童和队里其他值守的队员坚守岗位,在节前、节中三次乘坐列车对博克图至兴安岭隧道区间的设备进行检查。

    大年初一6时47分,车间值班人员接到通知,管内某区段编织袋挂在接触线上,如不及时处理,一旦列车通过极易发生刮弓或打弓事故,引发供电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7时,陈际童和抢修组的队员赶赴现场。异物处理过程近半个小时,8时08分,当队员们回到车间时,此起彼伏的炮竹声才传进耳中。

    “兴安岭青年打冰突击队”是齐齐哈尔供电段团委重点打造的青年集体,该单位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到博克图供电车间,加入“兴安岭青年打冰突击队”。

    90后汪英飞2017年参加工作,是全段的青年技能骨干,他在了解了“兴安岭青年打冰突击队”的事迹后,去年主动申请到艰苦岗位锻炼。如今他已成为突击队的一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小师傅”。

    千里滨洲线上,一列列火车从隧道中飞驰而过。“兴安岭青年打冰突击队”在这个百年隧道中用奋斗擦亮青春的底色,默默守卫着千里滨洲线供电畅通、行车安全。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焦敏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