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推免至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曾获2022年全国青少年啦啦操精英赛公开青年丙组-集体花球自选动作第八名、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2023)、弘毅奖学金、曲阜师范大学“五好学生”、曲阜师范大学“优秀团员”、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奖项。
心之所向,素履之往
“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不应再动摇与之奋斗的决心。”大学以来,周杨萍始终坚信目标的力量:学期伊始设置的目标,成就了学期末的收获累累。回望每一段旅程,严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谈及学习,周杨萍娓娓道来:拓宽视野多方思考是记忆的妙招,从书中来到书中去是思考的养料,交流讨论是进步的助力…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收获了独属于她的美妙篇章。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学习没有终点,教育不止考卷,周杨萍坚信教育是人类事业的灯塔,并立志潜心研究,未来将在目标的指引下继续前行。
激情科研 逐梦远航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在大学期间,周杨萍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走入生活,走入实践,将专业所学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计划创业大赛中,周杨萍带队打造了“高堂书院app”项目,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所学及老师的建议,聚焦前沿家教观念,探索科学育儿方法,力图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科学研究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周杨萍在课余时间学习了多个研究工具的基础操作,对数据的搜集与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想法,为科研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基层建设的现状,周杨萍在大三暑假期间跟随教育团队走访了80多所幼儿园。她始终坚持从理论出发,深入实践,从中收获了许多感悟,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在偏远地区的幼儿园中,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混班教学现象普遍,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却相对较低。此外,幼儿教师的教研活动也常常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一次次的走访和观察触动了周杨萍的心灵,尤其是她在一所农村幼儿园的经历尤为难忘。那里的教室门口就是一片菜地,幼儿园只有一个班,仅有五六个孩子。即便如此,仍有一个小女孩手拿图画书,专注地阅读着,这一幕令她深受感动。
挥动青春 不负韶华
大学四年里,周杨萍在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去参加各类活动,把参加活动看做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活动经验当做提升自己的工具。
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坚持,让她以矫健的身姿同团队在“全国啦啦操竞赛”中脱颖而出,在校园活动中获得了“体育先进个人”的荣誉;她参与的微电影获得了学校2022年廉洁文化微电影视频大赛”三等奖。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且变得更自信、更从容、更全能,让大学生活也变得充实了起来。
在校期间,周杨萍曾在图书管理与服务学生委员会任职,于2020-2023年先后担任了权益部干事、副部长和部长的职务。在职期间,她努力服务每一位有需要的同学,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份工作。
追求完美 目标明确
在数载求学路上,无论遇到何种挑战,周杨萍都力求做到最好。追求最好的态度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学习工作表现,还能够塑造品格和人生观。她秉持着这种态度,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让自己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在追梦路上逐渐成长为一个落落大方的女孩。
心系远方寻梦路,目标如炬照前程。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周杨萍总会设立明确的目标。面对过去,她心怀感恩,铭记在曲园的每一次比赛、每一场科研。面对未来,她已定下研究生期间各种诸如发表论文、参加比赛等各种小目标来激励自己。周杨萍坦言,学习没有终点,有目标就会有动力。
“确立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明确靠近它,即使到处都是风险,只要不回头,关关难过总会关关过。”
——周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