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系列融媒体作品第二季 | 苗绣,何其精彩!-澳门凯发

中国传媒大学  |  2025-01-23

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开展《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中英文系列融视频项目,以“z世代”青年视角,展现中华多民族文化的五彩纷呈。项目以ai技术打造立体化、沉浸式的皮影美学视听系统。系列融视频已通过中国新闻网面向海内外展播,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2亿。

指上生花,苗韵千年

针飞线走间

传承与创新奇妙碰撞

苗绣如何勾勒精彩的生活画卷?

一起观看融视频作品



▲ 点击观看《苗绣,何其精彩!》

苗绣,被称为“彩线绣成的无字史诗,穿在身上的民族图腾”,是千百年来一代代苗族妇女在辛勤劳作中共同创造、传承下来的刺绣技艺。早在《后汉书·南蛮传》中便记载了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苗绣如活化石一般,将古老的刺绣技艺留存至今。山川梯田、自然风光和图腾崇拜,无一不展示着苗族人民共同传承的“指尖记忆”。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说:“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苗绣的针法繁多跳跃,囊括平绣、贴花绣、堆绣、打籽绣、破线绣、绉绣、锁绣、辫绣等;苗绣的色彩运用明艳大胆,其配色往往是从绣女的个人生活经验出发,追求感性的艺术表达。

交织的五色彩线蕴含着绣娘们对生活的期盼,自然的冷暖对比彰显着绣娘们独特的情怀。色彩与针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苗绣独特的艺术篇章。


苗族人认为,龙一直生活在民间,是赐福人类的神物,人人都可以佩戴。龙纹是贵州苗绣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并在苗族绣娘们的巧手下呈现出极为丰富的样式。



面对时代洪流和审美的新浪潮,传统的苗绣并未被大山和历史羁绊,而是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如今,古老的苗绣连接着传统与时尚、过去与未来,绣针舞动间代代相传,焕发新生。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特色苗绣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助力小山村实现蝶变。同时,苗绣也成为了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走向国际舞台,跨越山海,让世界为之惊叹。


透过斑斓的贵州苗绣,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艺的传承,触摸到的是情感的温度,领略到的是民族文化的灿烂夺目和生生不息。



融视频创作依托教学项目《aigc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该教学项目获评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胡雯雯

2021级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专业

参与本次编创,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苗绣的知识,更被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所感动。我相信,这段视频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苗绣这一非遗,也能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苗曦文

2021级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专业

编创作品时,我深刻体会到了ai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在视觉效果的探索过程中,ai技术能让视频在保持传统皮影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使整体画面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唐波尔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此次创作中,我深入探索aigc技术,与传统编辑工具相结合,适应了新型工作流程。心中构想画面后,通过参考图的风格迁移,利用ai绘画模型将想象转化为图像,经编辑后用于合成,极大提高了效率。


山川梯田、自然风光、图腾崇拜……

苗族人民推陈出新

在苗绣里讲述共同的“指尖记忆”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系列融视频

持续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焕发中华文化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曹竞   编辑:毕若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