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看减贫 脱贫1亿人“八年之变”如何实现?-澳门凯发

央视新闻客户端  |  2021-02-25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也标志着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我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832个贫困县 近1亿人全部摘帽脱贫

从2013年至2019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这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了2.2个百分点。8年里,中央先后召开了5次大会,7次座谈会,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下沉到一个个贫困村,全社会扶贫构筑起强大合力,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又该如何解读这份沉甸甸的脱贫成绩单?先看看,脱贫前和脱贫后什么样?我们利用卫星遥感这个独特视角来见证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星遥感影像见证我国贫困地区发生巨变

旅游扶贫,修路先行。这两张卫星影像图显示的贵州安顺黄果树镇,我们可以清晰看见,2012年这里没有高速公路,只有一横一竖两条白色的县乡公路。2018年后高速公路跨省而过,县乡公路密密麻麻。 

同样在贵州,这两张2012年和2018年拍摄的卫星影像图,最大区别就是多了一座鸭池河特大桥,它位于连接毕节黔西县和省会贵阳的高速公路上。便捷的交通,让黔西县文峰街道马厂社区的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更有底气了。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文峰街道马厂社区支书 吴小梅:鸭池河特大桥建成以后,蔬菜运往贵阳一天之内就到了,即使是运往省外,最多2到3天就到了。 

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了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5年新增高速公路2486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8万公里,将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村村寨寨串点成线,打通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之路。 

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附近的新疆柯坪县,3万多亩新增农田在卫星影像图中清晰可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和荒漠,卫星影像图也见证了戈壁变良田的巨大变化。 

异地搬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曾是云南异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2012年的卫星影像图显示,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和零散菜地。而拍摄于2020年的图上,则出现了一万亩的安置点产业扶贫基地。再往这边看,距离产业扶贫基地2000米的这一大片房屋,正是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1257名群众在这里安下新家。 

享受到异地搬迁喜悦的不只是在云南,下面这张卫星影像图显示的都是青海省尖扎县的的德吉村的异地搬迁安置点,2012年的时候,这里还是黄河岸边的一片滩涂,几年的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滩涂变楼房。如今的德吉村充分利用黄河风景等优势资源,培育了文化、光伏等多种扶贫特色产业,搬迁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 


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刘建军:通过每年一期的卫星云图,(德吉村)2014年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2015年)已经形成了一片片的建筑工地,(现在)一座座异地搬迁的新楼房已经拔地而起。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


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从刚才的短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动美丽的脱贫画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脱贫成绩单。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地区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透过卫星遥感看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面,是人的驱动力。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办法和精神,促成了这样的变化。我们来听新闻观察员王健的分析。↓

新闻观察员王健:过去八年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刚才通过卫星的图片我们就能够看到一切的变化,比如在交通扶贫的方面,在过去的八年间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我们全国高速公路的路网越织越密。在很多贫困的地方,一些贫困县都通了二级以上的公路。生态扶贫方面的变化,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戈壁荒漠已经变成了绿色家园,要想富先修路,路修通了我们轻装上路,青山到了,金山银山还会远吗?过去的八年间,我们一亿人实现了脱贫,800多个贫困县完全摘帽,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事实上是千家万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烈了。过去的八年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的伟业都是奋斗来成就的。

责任编辑:胡庆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