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步丈量土地
用文化点亮乡村
她带领团队深入农村 探索共富之路
精心雕琢 用心打磨
她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让沙湾这张金名片 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方腾
调研:挖掘沙湾的文化宝藏
今年5月,方腾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她被派往沙湾村,开启为期两年的省级文化特派员生涯。于是,方腾带领浙传的师生团队,开启了一次将“文章”写在广袤乡野的实践之旅。
在村民们的印象里,每当晨曦初露,方腾便带着学生们提着电脑匆匆赶来;午时艳阳高照,他们顶着烈日四处采风;夜幕降临,蝉鸣阵阵,村办公楼里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方腾深知,打造乡村的文化品牌,前提是吃透乡村背后的隐藏信息。她的专业是广告策划,因此她立志要把当地真正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并加以推广。大量的实地调研让她迅速摸清了沙湾村的“家底”,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沙湾村位于衢州诗画风光带的核心区域,一条衢江穿村而过,风景秀丽。每每提起沙湾村,方腾总是忍不住赞美:“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此外,沙湾村还拥有赵抃文化这张“金名片”,具备传承衢州南孔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方腾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全村文化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整体上仍显得相对零散。如何将这些“珍珠”串成一串?如何发挥文化这个“金饭碗”的功效?这是方腾首要思考的问题。
很快,方腾为沙湾村的品牌定位开出了三个“药方”:传承赵抃的清风文化,打造日落沙湾的自然风光带,以及发挥青龙码头的交通优势。
“文化特派员为沙湾村带来了新颖的文化定位和品牌设计。”沙湾村党支部书记徐新虎对方腾团队的认真和严谨赞不绝口。他和村民们一样,期待着方腾的到来能够唤醒沙湾村沉睡的文化资源。
链接:从讲台到乡野的实践
作为文化特派员,方腾不仅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巧妙地将这些实践经验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路径。
她坚信,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和教室,而应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沙湾村的文化建设项目中,方腾带领学生们进行了详尽的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需求。她将这些实际需求与学生的课程项目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方腾表示:“这既是服务地方,也是教书育人。这件事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基于详尽的调查结果,方腾带领学生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具有沙湾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带有“琴扬鹤舞”元素的晴雨伞、记录着赵抃故事的笔记本、象征君子品德的徽章等。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从创意构思到成品推出的每一个环节,反复打磨作品,直到满意为止。这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为社区服务的乐趣。
在方腾看来,广告策划专业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创意能否落地。“学生只有在脚踏实地的体验之后才会有真切的收获。”对此,学生刘晨歆深有感触:“以前自己写策划案时更像是在空中建楼阁,现在会考虑如何将策划落地,目标更明确了。”
播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方腾带领学生走进沙湾,不仅为沙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更让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深入当代农村发展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血液。她希望通过带学生去看真实的世界,让他们有所感悟,最终找到自己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的位置。这正是方腾作为大学教师的初衷之一,也是她投身文化特派员项目的另一目标。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就文旅这个赛道来说,一定是得关注年轻群体这个新生代的力量,才能帮助城市品牌创设文化ip。”谈及“年轻人下乡”热潮,方腾既有期待也有担忧。她担忧的是一些年轻人心高气傲、轻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误以为拍点短视频就能获得流量密码。“我觉得唯有在大学期间、在该学习的阶段把理论学好、厚积薄发,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黄施茹也是实践团队中的一员。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中国的农村,同伴们的认真和努力同样感染着这个“异乡人”。她说:“中国把农村建设得这么好,我希望有一天我也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家乡。”
在一场志愿者活动中,一名村民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这句朴素的话语让方腾至今记忆犹新。在她眼里,文化特派员的新身份更像是一座桥梁,“它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并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建设乡村、反哺家乡的种子”。
方腾深知,要想建好一栋满意的房子,仅有结实的地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合理的布局。放到乡村建设这件事上来说,就是既要打好基础也要注重实际效果。真正到了农村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很惬意的生活都是小红书、抖音上才有的。真正下到农村去服务去创业是一条非常漫长且有挑战的道路。面对镜头时方腾语气真挚而诚恳地说道:“我希望所有向往农村、能够把自己的梦想和汗水洒在农田的年轻人要做好思想准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此次文化特派员的经历不仅是方腾带领学生们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一次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刻探索。
它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而这一切的努力,都将为乡村振兴勾画出一幅美好的未来蓝图,让乡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