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第四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35位获奖者以及15位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在现场正式揭晓。
上海大学共有2位青年教师入选第四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其中,获奖者1位,提名奖1位。
获奖情况
获奖者介绍
白龙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基于材料生物学新效应,聚焦类器官生物墨水研究;发挥医工交叉优势特色,推动类器官临床转化应用。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院办副主任,骨类器官研究中心主任,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 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兼青年编委会主任,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上海大学分中心秘书。针对骨修复临床挑战,基于材料生物学效应,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聚焦骨类器官生物墨水研发,推动骨修复产品临床转化应用。
现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口腔颅颌面材料分会委员,国际华人骨研学会青年委员。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4年度浦江创新论坛“青年创新先锋”、2019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7/15)。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organoid research、 bmemat,exploration 等杂志青年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站中)特别资助等6项。 以通讯/第一作者身份在 advanced materials、bioactive materials(4篇)、biomaterials(3篇)和bone research(2篇)等sci期刊发表论文52篇,其中28篇if大于10。 h因子27,引用2700余次,授权专利 3 项,参编专著4部。
陈超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以环境新污染物与生物分子交互作用及其机体特定健康效应为切入点,深入阐明新污染物暴露的致癌效应及微生物感染的分子作用机制,最终实现环境新污染物健康效应分子机制和精准纳米诊疗防控的交叉研究。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曾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前期研究在瞄准国际前沿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环境新污染物污染治理实际,重点围绕高毒性环境新污染物致癌风险与微生物感染及其精准防控分子机制展开研究。
目前,在新污染物环境健康效应与精准防控领域累计发表sci论文66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m、afm和est等经典期刊发表sci论文34篇,其中26篇为本领域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sci论文15篇,sci论文他引共1464次,h-index为23,并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内发明专利6项,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4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2次(2022年和2024年)、上海市金奖2次(2022年和2024年)。受邀担任环境健康领域期刊eco-environment & health和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advances及生物材料领域期刊exploration、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nano transmed青年编委。
奖项介绍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战略方向,选拔35名获奖者和15名提名者,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