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园暴力娱乐化正在短视频平台愈演愈烈 | 青权周报-澳门凯发

团中央权益部  |  2022-12-30

“纸给我用一下”,未经同意,室友一下子抽掉半袋纸巾;“吃啥呢,给我尝尝”,室友夺过面包扔回面包袋;“水让我喝口”,室友抢走可乐喝掉半瓶……镜头前,一名学生模样的主播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下,一脸错愕、眼神无助。




这是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很多网友留言“搞笑”“好玩”,有人问“剧本,还是真的?”也有人直言“好可怜,太真实了”“无助又可怜的小眼神,对于校园霸凌,我们要学会说不;对于室友,我们要学会说自己买去”。




类似的短视频还有很多。近日,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多名受访专家认为,这么做不仅容易再次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还容易让网友对相关求助产生漠视甚至抵触心理,因此亟待整治。



小打小闹看似戏谑


步步升级沦为暴力


“请这样欺凌我。”


“校园爸临,给力!”


……




诸如此类评论的来源,是这样一则视频:寝室里,一名同学扮演被欺凌者,其他同学模仿施暴者的口吻和行为,然后丢给被欺凌者电脑、平板、手表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以此来反转娱乐。




还有这样的视频:在教室或寝室中,被欺凌者拿出如抽纸、饮料、零食等物品准备使用时,突然出现施暴者,上前抢夺,快速将抢来的东西吃掉或消耗干净,并把包装袋丢在被欺凌者身上。被欺凌者表现出的无奈、不情愿的表情和施暴者的戏谑行为,成为视频中所谓的“笑点”。很多人留言称“有趣”“笑死我了”。




这些视频中的表演者,多数模样稚嫩,有的看似未成年人。一些视频的收藏量常常达到几万甚至数十万,在某短视频平台,如果在观看类似视频时点击搜索,还能自动匹配到“新型校园暴力搞笑”的词条。




“这些视频的拍摄者可能想影射、批评一些乱用他人物品的同学,但其中添加的强行甚至暴力成分让视频变了味,也一定程度消解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的严肃性。”曾是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小王说。




校园暴力给小王身心造成了长久伤害,她曾被多人堵在学校食堂门口殴打,那段经历不堪回首。成年后,小王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校园暴力受害者的“树洞”,成为很多受害者发泄吐槽的空间,其中就有一些受害者对把校园暴力拍成搞笑视频感到不满。




一位受害者给小王私信留言:“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噩梦成了别人的玩梗工具,被笑嘻嘻地表演出来。”




“可能有人不知道,很多校园暴力都是从‘小打小闹’步步升级而来的。比如一开始只是起外号、抢零食,慢慢发展到毁坏私人物品、辱骂,最后发展到拳打脚踢。”小王说,施暴者有男生也有女生。




这类视频中,还包含放狠话、动手打人、假装吸烟等镜头,有的台词也较有攻击性。视频虽然标注了“无不良导向,未成年请勿模仿”“搞笑剧情,纯属虚构”的提示,但留言中还是有不少人提出,视频内容存在不良引导。




“校园暴力一旦开始,如果不制止,大多就会愈演愈烈。”在北京多个学校担任校外心理医生的刘老师说,其曾经手过这样一起案例,起初几位同学将某同学的东西在班里扔来扔去,后来偷偷撕碎其作业本,最终升级为在该同学的衣服上画乌龟、散布其谣言、画该同学的丑陋漫画在全班传阅等,这些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演绎包装吸引流量


错误示范加重欺凌


一名身材壮硕的男子,故意配上怯生生的音调,说自己“很害怕校园暴力,希望有人能保护我”。一名年轻女孩,画上浓妆,说话流里流气,拍摄如“班花和我作对”这样的“反差”视频,似乎是博得不错点击率甚至点赞率的“好创意”,有的一条收藏量超过了7万。




除了这类以搞笑低俗为卖点的视频外,还有一些系列作品常常用夸张或独特的造型模仿校园暴力施暴者的举动,并打上“内容过于真实”的标签,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点击。




在调查中发现,一位视频创作者用各式娃娃演绎了一系列校园欺凌故事,每集封面上都表明了作者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如“花了好久做的,点个赞吧”“希望这次能火呀”。在该视频第一集发布后,平台就向作者发送了调整提示,指出“刻意引导他人互粉互关”,作者把该截图展示在了后续作品中,继续我行我素。




“校园暴力跟恶作剧、恶搞不一样,校园欺凌是一个群体针对一两个人的持续行为。”长期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认为,有些行为被搬到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被认为是在恶搞,而实际上此类行为真实地发生在校园中,错误的引导会产生示范效应,引发新的校园暴力。




在皮艺军看来,校园暴力娱乐化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人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视为一项很严重地违反人道的事,所以一定要警惕这种视频可能引起的负面导向效应。




“有的视频甚至起了教唆作用,比如将新的欺凌手段放到这些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而未成年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模仿。所以平台应当立即将这类视频下架。”皮艺军说,平台应该积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建立专业团队接受网友举报并进行评估,核实后及时下架相关视频。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看来,对于将校园暴力作为搞笑视频的情况,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分析此类视频的负面影响,告诉孩子身边发生校园暴力时如何辨别处理。




“目前不少学校在引导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是阐述‘不要欺负同学’,但往往没有太多涉及同学之间该如何沟通、面对校园暴力同学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合力去抵制等内容。建议在学校试点开设抵制校园暴力的专业课程。”姚金菊说。



编造欺凌求助信息


不良引导带来漠视


“那只是文案,我编的,谢谢你的关心。”11月26日,一位“创作者”在某平台上连续发布两条讲述自己在11月20日、23日遭受校园暴力详细经历的视频。当被询问其是否正在遭遇校园暴力时,她这样回复。




被问及编造这类视频的原因时,这位“创作者”回答得很轻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看到有人在学校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就乱编出来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其同学是否需要帮助时,未得到其回应。




求助,是校园暴力躲不开的话题。




刘老师曾处理过多起校园欺凌事件。他表示,一些受害者不愿意向老师倾诉,害怕被施暴者报复;少数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欺凌问题处置不当,存在和稀泥现象,导致不少受害者在网上求助、寻找出口。




然而调查发现,由于大量虚假求助的存在,让求助的视频和文案真假难辨。比如有视频创作者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中间,再放一些其他同学的照片组成九宫格,注上:打我的、扇我的、骂我的、掐我的,并写上带有确定日期的文案,讲述自己被校园暴力的详细经过。




但与创作者沟通了解到,这类视频中的照片多是其朋友,所谓的真实故事,不过是一种跟风“玩梗”行为。




向多位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相关内容的视频创作者询问为何选择该话题进行创作,对方要么不回答,要么答非所问。




越来越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不再愿意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遭遇,而是选择私信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前不久,一位受害者发来信息,或许说明了产生这种变化的一些原因:“我遭遇了校园欺凌,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把糟糕的心情发在网络上,为什么还有人来吐槽,说我‘无病呻吟’,说只是同学间的‘恶搞’。我该怎么惩罚他们。请给我一个合理惩罚方法,不合理也可以。”




“这是一位正在上初一的女孩,字里行间都是愤怒和绝望。”网上大量涉及校园暴力的虚假求助以及娱乐化内容,似乎让校园暴力变得不再可恶,成了一些人调侃的对象,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校园暴力受害者望而却步。




在反校园暴力贴吧中,有人提问“你们觉得在网上讲自己被霸凌的经历有用吗?”有网友回复称“找到一个地方倾诉发泄可以缓解压力”,也有人说因为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遭遇而受到二次伤害。




一位网友表示,其曾在论坛上发表过被校园暴力的经历和启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认为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位创作者曾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称自己因忍受不了校园暴力而想自杀。该创作者于是制作了一期相关短视频,希望大家一起鼓励和帮助那位粉丝,令她没想到的是,评论区很多人都在质疑,“是不是装的”“为了流量才这么说的”。




对于此类编造的求助帖子或短视频,皮艺军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均表示会带来不良导向甚至其他恶果,会让网友对校园暴力行为习以为常甚至漠视。




“求助的内容是虚假的,首先不说误导公众对事实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了自己所在的学校或指明了施暴者,就有可能对相关当事人产生不利影响,引发单向的网络欺凌。”袁治杰说。




袁治杰认为,对未成年人而言,要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导致其看到大量校园暴力“梗”,从而思维被限制,认为那是常态。因此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环节要严格限制算法推荐的使用。




(2022年12月19日至2022年12月25日)



01


政策讯息


聚焦青年发展权益



☞国家卫健委: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要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迅速分流轻症患者,扩容重症救治资源。要重点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央视新闻)




☞教育部等4部门:12月21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疾控局召开2023年研考工作调度会。要求各地调集动员专门力量,优先保障考生核酸检测,及时向考生和考点反馈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考生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为特殊困难考生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教育部网站)




☞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最新发布,今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此外,截至11月底,全国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无失学辍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工作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央视新闻)




☞教育部:近日,教育部确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自主申报和专家综合评议。(教育部网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新华网)


02


权益热搜


关注热点话题事件




☞2023上半年女兵报名时间确定。近日,据全国征兵网消息,2023年上半年女兵应征报名于2023年1月1日开始,2023年2月10日18时结束。年满18至22周岁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及在校生,可以报名应征。全日制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及在校生放宽至26周岁。(中国新闻网)



☞中学班主任猥亵未成年女生获刑,被判终身禁业!近日,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学校教师猥亵未成年女学生的刑事案件,在维持一审定罪量刑的同时,对原审被告人钟某某改判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该案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实施以来,上饶市首例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依法宣告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刑事案件。(法治日报)







☞北京市属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来了。“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学生资助制度建设,践行“首善标准”,加强经费投入力度、扩大学生资助规模,建立健全“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北京青年报)



☞上海研发“三个助手” 助推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 。近日,上海市依托上海智慧教育平台(上海微校),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研发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以及作业辅导助手(简称“三个助手”),融入数字教材、“空中课堂”视频课等优质资源,为师生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空间,优化资源配置与澳门凯发的服务支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努力实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中国教育报)



☞2022中国(上海)青年公益音乐会举办,将帮助安徽六安困难青少年实现足球梦。近日,“团聚爱 一起上”2022中国(上海)青年公益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今年的音乐会延续了“每一届都关注一个群体”的传统,聚焦上海对口帮扶的革命老区安徽六安的困难青少年,将为这些身处困境但拥有梦想的孩子们实现他们心中的足球梦。(中国青年报)



☞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举办。近日,以“党的二十大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今年的论坛共收到参会论文300余篇,共评出获奖论文30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20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论坛以线上方式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青少年工作者近3000人参会。(中国青年报)



☞一“研”为定!高校为考研学子发放“上岸礼包”。近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开考前夕,兰州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学生处、后勤保障部和校医院开展爱心助考活动,在校内发放包含酒精消毒棉片、n95口罩(5只)以及各类零食的考研“上岸礼包”。与此同时,该校多个学院也精心为考研学子准备了各式暖心大礼包,包括祝福视频、手写贺卡、防疫物资等。(人民日报)



03


工作动态


共青团权益工作风采



☞山东:近日,团淄博市委召开2023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座谈会。座谈会以“抓住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主题,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招聘、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查看更多)




☞湖南:近日,团湖南省委举办2022年湖南省“青马工程”社会组织培训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来自湖南14个市州的30名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参加培训,采取“线上打卡签到 集中授课 交流研讨 结业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理论宣讲、交流分享、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学习研讨。(查看更多)



☞湖南:近日,团常德市委为考研学子开通12355考研心理咨询专线,邀请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多名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在考研冲刺阶段,陪伴考生一起备战迎考。(查看更多)



☞浙江:近日,团台州市委12355公益课堂邀请亲子教育和情绪管理专家,为小学低年级儿童及家长们带来“我的情绪小精灵”系列儿童情绪管理亲子沙龙。沙龙是根据小学低年级段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借助绘本,情绪图卡、亲子绘画、亲子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体验式的亲子课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儿童及家长更好地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学会管理情绪。(查看更多)




☞江西:12月20日,江西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正式开通12355防疫心理专线,助力江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陪伴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查看更多)




☞江苏:近日,团新沂市委召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进会。会上,审议《新沂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讨论稿),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进行交流发言。(查看更多)



☞广东:近日,团深圳市委联合12355心理健康热线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建立“羊羊安心互助”群,给身体健康监测异常的市民提供免费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此外,“羊群”还通过线上会议开展“身心放松训练”活动,缓解市民们情绪起伏和忧虑心情。(查看更多)




互动


你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责任编辑:曹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