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部近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介绍,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8%,比当年gdp增速高3.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1.8%。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以目标为导向抓在日常、管在经常,才能取得长远的效果。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深化“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及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虽然我国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但人均耕地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森林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5。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各级党组织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检验各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强不强、政治立场稳不稳的一把重要标尺,引导党员干部秉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眼光,下深水、使狠劲,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宝贵财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导向。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就是“无本之木”,经济转型也是“纸上谈兵”。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问题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不纯,打“擦边球”、钻“制度漏洞”,上马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项目,因为急功近利导致顾此失彼。党员干部要学会算“长远账”“整体账”,转变思维、调整结构、优化方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绝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牢树“保护生态环境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重要途径”的理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问题”作为督察关注的“大事情”,累计受理转办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目前完成整改28.5万件,取得了“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明显成效。各级党组织要“挂图作战”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紧盯水体黑臭、垃圾乱堆、油烟异味、噪声扰民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抓整改、一项一项抓治理,定期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真整改、任务真落实。
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