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啦,2022 奋斗吧,2023-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12-31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12月28日,北京青年书店“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联播演播室,本报年轻的记者、编辑正在进行“见证·光影”节目直播的彩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12月28日,北京青年书店“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联播演播室外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卡车司机王桂政熟悉的日子慢慢回来了。在一晃一晃的车灯下,王桂政接听了此前采访过他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的来电,这回是视频连线。一个多月前,30多岁的卡车司机王桂政在高速公路上运送了3拨儿郑州富士康工厂返乡者。

  在中国青年报12月26日开始推出的连续12天跨年可视化联播活动第一期中,这名整天在路上跑的卡车司机说出了他最近的感受,“和卡友们开车到哪儿都畅通无阻”。

  不少人在这个年末慢慢忙碌起来,浙江嘉兴杉惠服饰有限公司日本业务部主管华一帆在前不久随嘉兴经贸团出海招商时,拿回了500多万美元的意向订单,其中有当季的羽绒服,还有明年春夏季的卫衣、衬衫、t恤等。这趟远行,包括华一帆在内的不少业务主管,都是3年来头一回与老客户面对面交流。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尽管很多人还在受到奥密克戎的困扰,但大家都坚信撑过这阵子,生活和生意一定会好起来。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人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无法逾越的冬天”。帮助工人就业的快手招聘主播闫伟在与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王林连线时,对来年充满信心。在她看来,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工厂订单会激增,服务业的需求也会井喷,“很多人也许都会考虑要不要重新找一份工作”。

  更多的青年故事,被浓缩进首期以“奋斗·家园”为主题联播的4小时里,这些主人公职业不同,选择各异,但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奋力奔跑。世界在变,但他们从未停止出发,带着对慢慢变好的向往,告别2022,迎接2023。

  万里觅商机

  对很多浙商而言,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无疑充满惊喜。12月4日,数十家嘉兴企业组成的经贸团分别前往日本、德国与法国。7天的行程后,他们满载而归。有数据显示,嘉兴经贸团此行共开展各类商务活动近30场(次),争取意向订单金额超4亿元人民币,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意向投资额两亿多美元。

  忙碌与紧张几乎填满了这趟远行的全过程。嘉兴翼虎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国明特意带上了福建茶叶,要送给他在日本的老客户——一位在日本待了近20年的福建人。直到出发前,马国明和公司视觉开发部主管王丽仍在挑选出国参展的最后几件样衣,第一手海外市场信息的缺乏让他们心里有些没底,“说实话有一点闭门造车,只能凭借过往的经验去准备样衣”,王丽说。

  当平湖市爱丽贸易有限公司人员还在日本参展时,该公司在国内的业务员韩家杰已收到了好消息:有客户对一款涤棉材质的围裙感兴趣,需寄出样衣。

  这意味着一笔订单成交的可能。当天下午4点多,打包好的围裙样衣交到了快递员手中,快递员的一句“应该明天下午能到”,让公司经理陈高峰“很激动,很期待”。他说,受疫情影响,已经两三年没向这个客户寄过快递了,“希望这件样衣能够起到一个参考价值,让客人顺利下单”。

  疫情的确改变了很多,一些浙商发现,阔别三年,海外市场的需求已然不同。以日本纺织市场为例,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品通胀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高性价比产品较以往更受到市场青睐。华一帆说,这需要公司采购的同事,在原料的质量把控等方面多花一些心思,维持高质量。

  不少浙商的老朋友也期待这次面对面的交流。对德国工商总会、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联合总会等机构代表而言,这次见面,是疫情以来他们首次接待来自中国的经贸代表团。

  忙碌慢慢回来了

  久违的忙碌慢慢回来了,听说浙江的商家组团出国组织订单,王桂政长舒了一口气,他和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分享了这种感受,“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上下高速路就像3年前一样,不再有高速卡口核酸检测‘落地检’,途经疫情高风险区后也不再需要签字盖章”。

  谈起最近的困难,王桂政坦言是装卸工人的人数不稳定,以前一小时六七个人装卸的工作量,现在可能只有两三个人来完成,有人在感染中,还有人在观望。但在王桂政看来,能顺利外出挣钱的日子,就是正常的日子。

  回顾过去3年,王桂政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一个多月前,当他决定在高速路上拉上4位徒步返乡者前,曾担心,“我一个男司机,人家4位女性,别让人当成人贩子。”但他还是停下了自己开的“鲁”牌卡车,招呼她们说“我这个车就两个座,拉不了你们,你们要是不嫌弃,去车厢里边也可以。”

  “那时候我们就是陌生人,相互之间的信任却在一瞬间建立起来。”王桂政说。

  实际上,这种类似直觉的信任,也让形形色色的青年成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笔下、镜头下的主人公,他们有的默默守护人类家园,有的为你我的生命护航,有的在平凡中传递温暖……这些各不相同的人生片段也被放进了本期联播中。

  闫伟就在连线中分享了她这一年观察到的蓝领就业市场的变化。她说,在多重压力下,跨省找工作的工人正在减少,“在本地就业的比例基本上占到直播间顺利介绍工作人数的80%,而以前只有30%-40%左右”。在闫伟看来,这背后离不开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地的工厂都建得离家越来越近,各地也都推出了相应的招商引资办法,从工人的收入上看,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工资差也正在缩小。”

  在连线中,90后青年曹丰泽和张艺祺则与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宁迪分享了他们在非洲的别样青春。

  2021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曹丰泽毕业后和爱人张艺祺一起加入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到非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坦桑尼亚这个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的国家,大坝作业处总工程师曹丰泽与合同部副经理张艺祺,开始参与坦桑尼亚的水电站项目建设。

  一段艰苦的日子开始了,在离城市单程车程七八个小时的项目建设地,员工宿舍是一排临时搭建的砖房,下雨时棚顶落雨的响声“比放鞭炮的声音还响”。刚去的那段时间,一碰到夜里下雨,两人经常成宿失眠,偶尔宿舍里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虫子。

  但他们慢慢适应与感受着异国他乡。在这里,动物常常比人多,“河马有时候会窜到施工场地溜达一圈儿”。项目上电力供应不稳定,每天都要经历的几次停电更让他们体会到“电”在当地意味着什么。

  曹丰泽在连线中说,土木工程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在海外。在欠发达地区,水电站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了电,才能发展工业,一个国家才能步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国民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大幅度提高。“这是个从0到1的过程,比起从1到100,初始阶段建设更为重要和不易。”

  曹丰泽在坦桑尼亚过生日那天,两人制作了一份“生日大餐”——电锅里装着米饭、两个鸡蛋、几条炸鱼和肉菜。在没有灶台、只有电锅的宿舍,两人早已把做饭当作放松与调剂。

  “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放烟花”

  新春将至,多名连线回访对象也分享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总想着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儿”的王桂政说,他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放烟花。这个春节,他想比以往提前一两天回家看孩子,“不管是吃的用的玩的,只要车上能带,都多多少少买点儿,图个孩子开心”。

  这个从2019年开始开大卡车拉货的年轻司机,一般一个月只能回家两天,“最多3天”。他希望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来年能带孩子去水上乐园玩。

  张艺祺则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要参与的建设项目。2023年,她和曹丰泽将离开坦桑尼亚,前往下一个项目所在地——莱索托。对于两人在非洲的同甘共苦,张艺祺笑称“这可能是极致恶劣的环境下带来的极致浪漫”。

  她想告诉未来想加入土建行业的年轻人,“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候鸟,今年在这个地方,明年就可能会在另一个地方,但候鸟可以在很多地方留下痕迹,天地无比广阔。”

  对于新的一年,做生意的年轻人也渐渐有了信心。华一帆和很多参展归来的浙商一样,拿到了意想不到的大订单。他所在公司的生产主管段志光说,公司计划明年到法国巴黎纺织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时装面料展、香港华交会、广州广交会,“希望接更多的订单”。

  “希望明年是让我们勤劳致富,努力向前的一年。”闫伟想继续陪着自己的粉丝、求职者慢慢变好。在她看来,未来随着服务业市场需求的回暖,将刺激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未来依旧可期”。


责任编辑:郭韶明,杨杰,陈卓,王国强,宁迪,黄冲,李峥苨,孔斯琪,任冠青,邹艳娟,张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