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清晨,武汉市汉口殡仪馆静雅厅,一位57岁医生的追悼会后,100余位冒雨前来的患者久久不愿离去,围在一起追思他生前的点滴。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剑峰教授,是中国血液肿瘤领域的领军人物、著名血液病学专家,被称为血液肿瘤患者心中的“钢铁侠”“最后的堡垒”。
“让中国人不再出国治病、翻墙买药”,是周剑峰毕生的追求。
1997年,周剑峰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获血液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之初,他看到过许多血液病人的无助,“不少患者四处求医,但受医疗条件限制,诊断没有好办法,患者花了钱,治疗效果不佳,很多家庭因此破碎,这让我心痛不已”。
彼时,国内淋巴瘤专业几乎都在起步阶段,既没有相关的诊疗技术,国外的很多治疗方法在国内也无法实现。
2001年,周剑峰从美国进修归国,两年后被委以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的重任。他意识到,得尽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查监测体系,拥有探测血液疾病的“眼睛”。
2004年,他带领团队开始建立mimc肿瘤诊断模式,逐步完善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白血病、淋巴瘤分层诊断等个体化治疗体系,随后在全国推广。
在临床中,周剑峰发现,我国因高发ebv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液肿瘤,在国外病例较少,没有成熟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解决方案。他迎难而上,厘清了发病规律,成为国内研究该病的权威专家。
在周剑峰的患者中,有一名特殊的迪拜女孩麦吉。2015年12月,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麦吉在经历多次化疗、骨髓移植复发后,绝望之际通过邮件联络上周剑峰。跨越大半个地球,21岁的麦吉在同济医院接受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病情得到完全缓解。消息传出,引发海内外关注。
麦吉是幸运的。事实上,早前,绝大多数复发难治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往往因无药可用离世。
car-t这项新技术对淋巴瘤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3年,该疗法在美国已用于临床。“能出国看病的人总是少数。”周剑峰嗅到了car-t的价值。
这项疗法的整体制备需要和生物技术公司、药企合作。从科研到整体设计如何改良、质量把控,周剑峰几乎全程参与,“拽着厂家、拖着患者、推着技术往前走”。历经努力,2015年年底,周剑峰团队成功实施了华中地区首例car-t疗法,治疗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到两年,他又将该疗法运用于复发难治的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来自美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病人纷纷慕名而来,在该院治疗后重获新生。
2021年5月,国际顶级血液类期刊《blood》刊发来自周剑峰团队的重磅科研成果:使用新型car-t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可得到有效控制。这意味着,新型国产car-t治疗,攻克下血液肿瘤领域的这一难题。
从追赶国际到并肩追梦,周剑峰逐步成长为中国血液病治疗领域里一颗耀眼的明星。他觉得,再忙再累,当看到一个个曾经绝望的病人经全力救治,重新回到生活中,“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对一名医生来说,我觉得这是最感人的时刻”。他常告诉身边人,正是这份感动,激励着他和团队不断去攀登医学的高峰。
4个月后,由中国自主研发的car-t产品悄然面市,中国肿瘤病人迎来了价格更为实惠的细胞疗法。当月,周剑峰团队完成了全国首例国产car-t肿瘤治疗,一名31岁患者迎来了新生。
中国抗白血病联盟主席、哈尔滨血研所所长马军曾这样评价,“他把中国car-t治疗提升到了国际高度”。
在他的工作计划表里,还有数项研究、临床试验等着他继续主持;同济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内外,还有许多患者等他点燃生的希望……然而,3月27日,一个普通的周日,噩耗传来。
那天上午,身为中国抗白血病联盟副主席的他,原本和马军约好,在线讨论“car-t指南”。9点55分,他突然断线。家属传来消息:他在书房昏迷了。随后他被送到医院,因突发冠状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去世。
一张他生前一边打着吊针、一边看电脑的照片,是他追梦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挂号费常年不涨价、一周4次门诊、3个院区连轴转;每天查房,把自己的微信号、手机号给患者,随时沟通解决大小事情,无数次化解患者紧急甚至要命的危机……这是患者眼里的救命恩人周剑峰。
“他由衷地热爱科学,20多年如一日,工作第一位,患者第一位……由于长期劳累,当年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头发眉毛都白了,背也驼了……他太累了,该好好休息了。”告别仪式上,周剑峰的挚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几度哽咽。
追悼会现场,从重庆赶来的患者家属李国英眼含热泪地说,如果没有周剑峰,丈夫只能活3个月,如今活了9年了,“他不仅为我们治病还给我们捐钱,告诉我们没钱也不要怕,都会好起来的。没想到恩人就这样走了”。
另一位患者家属回忆,身患重病的母亲在治疗关键期,周教授常常到了深夜也要来看看病情,有一天刚出差回来带着行李就直奔病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好好活着,享受人间烟火。”这是喜欢看武侠小说、被朋友称为“大侠”的周剑峰常挂在嘴边鼓励患者的话。如今,这成了病友们的精神支撑,“好好活着,才对得起周教授拼命把我们拉回来”。
本报武汉3月31日电
李韵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