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6月1日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连日来,上海海运、空运口岸货量持续回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0%以上。随着端午休整完毕,上海货运链上各相关部门与企业有望“武力值”全开,上海口岸或迎来一至两周的报复式出货高峰。
作为集齐了国际货运三大集成商(fedex、dhl、ups)的全球前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端午三天假期,浦东机场日均货邮航班超过200架次,航班数量与上海此轮疫情前水平相当。
海运方面,6月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超过11.9万标箱。其中在洋山口岸,上海封控期间日均出口报关量为7000单,但6月1日迄今,日出口报关量已增至1.1万单,增长超过50%。
一位出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天,他明显感受到了“报复性出口”汹涌来袭前的气息。据介绍,上海口岸航线资源丰富、口岸运作效率高,故而吸引大量“中国制造”从异地运至上海,从上海出口。因此,在上海洋山、外港口岸附近,分布有大量集拼仓。这些集拼仓此前因封控而停摆,但随着上海复工复产,集拼仓逐步恢复开放,并且有望自6月6日起实现满负荷运作,成为此轮出货高峰的一大动因。这其中,大量旨在满足海外个性化、精细化需求的一般贸易货,正在成为出口重要担当。比如,一个美国家庭在贸易平台上下的订单,可能是一个塑料游泳池、两个救生圈和一台抽水泵。“疫情前,这类货物的出口量就非常惊人,一些规模较大的货代公司,每月报关量动辄就是2万票。这两天,如此‘凶猛’的报关势头又开始了。”
但更关键在于,这些海量报关单背后,是上海货代公司的精细化操作——货物申报出口时,100位海外客户的不同购物需求可能集合在同一张报关单上。但货物正式到港后,又能“化整为零”,精准无误地派发到不同客户手中。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供应链如此深厚的“武功”,为海外品牌与客户提供了专业且难以复制的服务支撑,也构成了上海口岸韧性的重要一环。
据悉,上海即将开始的“报复性出口”,给口岸部门带来较大压力。大量出口货物,在正式实现出口前,需经历多道环节,包括从外地进入上海的集拼仓,在集拼仓完成拼箱,随后货物进港、命中查验、海关放行,最后登船。眼下,各大船公司为提高效率,“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集装箱船从开港到离泊的时间已从原正常时期的48小时压缩到了24小时甚至16小时。这样一来,留给出口货物进港、查验、装船的时间便大幅压缩,货物物流任一环节的滞后,都可能增加“落箱”风险。目前,上海口岸相关单位正积极调配资源,提前做足功课,加强与出口企业的联系,使出浑身解数,全力确保出口货物的及时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