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论坛

新时代青年与公益慈善新力量-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2-08作者:谢琼

    一、互联网公益慈善发展蔚为大观

    经过近些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公益慈善已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亮丽名片,虽然目前其总量还有限,但发展速度、参与规模和社会动员能力都不容小觑。互联网公益慈善泛指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开展活动、实现公益慈善目的的公益慈善形态,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意识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也是公益慈善数字化的表现。

    中国互联网公益慈善从世纪之初的自发兴起到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的法治推进,再到2021年与数字经济和第三次分配相关的各项规划政策密集出台后多主体、全方位推动发展,客观上重塑着公民参与公益慈善的理念与方式,形塑着新时代的公益慈善新风尚。互联网公益慈善广泛动员了大众参与、募集了更多公益慈善资源,更重要的是,创新了慈善模式和监管模式。一方面,在网络公益慈善模式下,企业和个人的行善路径从“赚钱-捐钱”转向了“积累-参与”,每个主体都通过发挥相对优势参与行善,将个体价值转换为社会价值,使行为慈善、服务慈善遍地开花,打破了过往视捐款为行善唯一方式和评判标准的认知。慈善组织也通过“互联网 公益慈善 n”的多样化项目设计撬动更多群体参与行善,突破了以往“筹款-放款”的项目运行模式,形成了更大的“善效应”。公益慈善行业则经过慈善法实施以来的建设,形成了“捐赠人-公益平台-公益慈善组织-受助人”的运行模式。这种多主体多方式齐发力、跨界共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公益慈善生态与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公益慈善的传统监管模式,人人、时时、处处和事事的监管在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发起了挑战。

    除此之外,互联网公益慈善用基于技术算法的项目设计深度激活了熟人社会的社交规则,也因此扩展了慈善活动的参与面与参与度,形成了线上“圈里互助”“随时随处慈善”的氛围,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慈善文化。同时,越来越受欢迎的互联网小额捐赠还推动了富豪、精英慈善向平民化、大众化发展。如,2021年,水滴筹爱心网友平均每次捐赠金额为37元;2022年99公益日平均单笔捐款额为57元,捐款人次为5816万。

    二、互联网公益慈善中青年多有作为

    “z世代”一词源于西方,指出生于1995年- 2009年间的群体,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推测出,2022年,我国13-27岁的“z世代”青年总数超2.3亿,占总人口16.52%。与西方“z世代”相对应的中国代际群体是“中国新生代”中的90后、00后群体。有研究表明,出生于1990年-2003年的新生代具有极高的城镇化比例、非农化程度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互联网社会的影响,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深度参与世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

    多组数据显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青年在公益慈善中也多有作为,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公益慈善的主力军。作为捐赠者,新生代青年群体的捐赠意愿更强,并热衷于选择网络捐赠。80后、90后、95后甚至00后成为主要参与者。《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的调查显示:19-27岁年龄段的90后捐助人占比接近四成;80后代表的28-36岁年龄段占比略高于20%;而10-18岁年龄段的00后捐助人竟然已经超过80后,占比近27%。阿里公益联合艺人发起的“故事罐头”中,95后的公益参与者比例超过30%。水滴筹“2021善行日志”中,80后、90后群体占水滴筹平台爱心捐款人数的56%。

    作为行动者,中国新生代青年的社会参与意愿以及实际参与社会公益行动的比例比前辈群体都有显著提升。《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14岁至35岁注册志愿者数量已超9000万人。从往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情况看,志愿者在策划和实施志愿项目时,越来越注重受助对象的需求和群体特征,善于立足优势链接资源、形成合力解决问题,擅长新媒体传播与形式创新,服务有效性大幅提升。在面对紧急情况时,青年群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来,利用其掌握的现代科技力量合理调配资源、高效应对问题、精准开展慈善工作。例如,在2020年年初武汉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由高校青年大学生发起和组织的“高原鹅-高校学生援鄂行动”,在不到24小时内就建立起了组织架构并投入运作,从需求收集到信息发布到资源筹措到资源分配再到信息公开,一系列的流程化管理迅速建立并高效运作,集聚起20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1000多名学子,完成了对湖北省内15家医院的援助。又如,清华大学大二学生陈春宇发起的志愿者团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建立即时更新的疫情数据库,开源提供给全球各大高校及研究团队,以时空大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疫情信息供各方了解。再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李哲亚利用“家乡来客”官方微信平台及时对接资源并实时更新每一笔捐赠明细及善款使用记录。

    作为公益人,新生代青年群体早已成为公益创业和服务提供的重要主体。 2016年发布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就显示,当年18-30岁的公益创业者年龄占比已达89.19%。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青年群体返乡创业、带动农村地区发展正在成为公益慈善组织推动乡村振兴的首选路径。

    三、让青年引领新时代公益慈善新潮流

    青年已成为互联网公益慈善的生力军,互联网公益慈善也给青年提供了筑梦的大场域,青年在其中大有可为。但理性观察与反思就会发现,蔚为大观的互联网公益慈善还存有许多建设空间,如当前互联网公益慈善生态还有待建设、对公益青年的支持还有待加强、对青年参与公益的褒奖机制还有待完善。

    展望未来,推动“z世代”青年成为互联网公益慈善引领者是大势所趋。让青年引领互联网公益慈善发展新潮流,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法制体系,创造良好的网络公益慈善发展环境;要大力支持公益青年在公益慈善领域发挥才智、增长才干;同时,要完善青年参与公益慈善的褒奖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公益人的社会荣誉感,让公益青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的代表;也要引导公益青年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趋势参与和推促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谢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