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香港从来都是背靠祖国发展-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03-10作者:周围围 杨月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历史时刻。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一份‘关于用好香港回归25周年的时机,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向记者透露,“我认为中央政府可以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在外宣上‘转守为攻’,展示我国的软实力,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向世界阐述香港推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以及香港正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想让更多香港青年看到向上的力量

出生于香港普通家庭的吴杰庄,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及“一国两制”的优势,他尝试创业,经过多年打拼,成为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2021年12月19日,香港选举制度完善后的新一届立法会选举,立法会议员名额由70名扩充至90名,吴杰庄是选举委员会界别第二十五号候选人。竞选时,吴杰庄常对选民说:“记住回归25周年,记住我是25号。”

吴杰庄当选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参与竞选立法会议员,就是想让更多香港青年看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普通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要相信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

过去4年,吴杰庄提出26份提案,一半都和香港青年相关,包括推动香港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通过国民教育让香港青少年更了解宪法、基本法等。

吴杰庄告诉记者:“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祖国给予香港支持和帮助、全国人民心系香港人民,会让广大的香港青年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患难见真情’,真正有难的时候,祖国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香港和内地人民始终血浓于水。这也将大大增强香港青年对祖国的情感。”

吴杰庄说:“当下这段时期,我很担心香港疫情,但疫情终究会过去。未来香港青年的发展,更让我心心念念。”

他曾调研发现:2018年,愿意来内地的香港青年不到20%;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40%左右。

“今年我国迈入新的百年征程,将迎来中共二十大召开。可以明确地预见,未来15年,我国还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希望香港青年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到内地创业就业,只有发展才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

吴杰庄表示,他将竭尽所能继续推动香港青年工作,让更多香港青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责任让香港青年认知历史的真相

“对祖国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也需要创造更多机会让香港青年了解祖国,了解真实的历史。”吴杰庄说。

他回忆自己8岁时第一次到内地,“当时去的是广东中山,参加一个给学生组织的旅游团”。吴杰庄说,记不清旅游的场景,最深的印象就是太远了,“我们从香港坐船到澳门,然后过关去珠海,再坐大巴到中山,很早出门,到那边已经差不多吃晚饭了”。

吴杰庄告诉记者:“小时候,我没有学过普通话,学校也没教过。刚回内地时,一句普通话都听不懂,更不用说讲了。”

二十几岁时,吴杰庄再次到内地,去了苏州。“这次感觉内地跟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发展很好,而且地方很大很干净。”他说。

这次苏州之行,完全打破了吴杰庄以前的印象,他开始找各种机会研究香港、祖国的真实历史。

“香港因为历史原因,发展得相对比较早,但香港有发展的机会,也是因为有内地,当时内地进出口必经香港。如果没有内地,香港也不可能发展起来,这个我们必须要明白。香港的好一直是因为我们背靠祖国。”

吴杰庄说:“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缺失这样的教育。我是自己一点点了解、学习后,才知道这些真实的历史。因此,我现在有责任和使命传播香港真实的历史,我要把真实的历史传播给一代一代的年轻人。”

令吴杰庄自豪的是,“我的小孩从3岁就开始有浓厚的爱国情结。在家里,每次看到升国旗、听到奏国歌,她就会自然地肃立、唱国歌”。

2021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吴杰庄建议,将其拍成动画片、连续剧或纪录片,广为宣传;同时,与中央电视台商讨,让更多有关香港回归的节目在香港及海外免费播放。让香港青年回顾历史,让他们在历史中找寻发展的路径和未来。

一起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吴杰庄说:“如果把香港比作一个人,25岁的青年,很有朝气和活力,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两三年,也有了一点经验,未来发展前途一片光明。我觉得今天的香港也是一样,这25年我们经过了亚洲金融风暴,经过了‘非典’,现在正在经历严重的疫情。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到,香港背靠祖国,就能自信地往前走。”

作为香港青年学生动力基金会召集人,最近3年,吴杰庄不断在香港青年群体中宣传粤港澳大湾区。他经常向香港年轻人这样讲述到粤港大湾区创业,“第一,成功率比香港高,而且成本相对低;第二,市场空间大,虽然竞争可能大一点,但市场还是在内地”。

同时,吴杰庄还看到,“一部分在海外的华人、很多留学的中国人,他们越来越愿意回国发展”。他希望香港今后能成为国际人才的集散地,“香港的生活环境可能跟国外比较相似,这批人想回国,可以先回到香港,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项目落地了,然后逐步回内地,毕竟市场还是在内地”。

“在香港可以做0-1,到大湾区可以做到1-100,然后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全国、全世界就是100到无限。”吴杰庄告诉记者,“我们有‘一国两制’的优势,有中华传统文化,也了解西方的文化,这样融合起来,香港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为未来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杰庄还建议,在内地和香港,乃至海外设置“香港回归博物馆”;同时,参考故宫博物院成立文创中心的方法,合作建立回归25周年文创中心,将香港文化历史内涵活化,讲好祖国和香港回归的历史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庆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