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浙大!永远在路上的“小镇冒险家”!| 在浙师,你也能-澳门凯发

浙江师范大学  |  2023-01-10

在哲学里生活


在生活中起舞


动静结合 明眸皓齿


瑶花琪树 愈行愈远


她最终保研浙江大学





让我们一起走进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191班 俞静瑶


的“小镇冒险家”世界




找到热爱的航向,然后一头扎进去



翻开蓝色政治书本的第一页,高中政治老师在黑板上严密地梳理着货币的知识,她惊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严谨逻辑和人文关怀,此时的俞静瑶还没有意识到,她的人生正式与思政结缘。


高中毕业之后,俞静瑶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舟山小岛,来到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在这里,教授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课程的周志山老师旁征博引,不徐不疾地解析经典著作蕴含的深意,教授法学的温荣老师生动的讲解好像真的能领同学们走进现场……从此,她开始了探索形而上学的旅途,思政专业也逐渐从“兴趣爱好”变成了她的“心之所向”。


俞静瑶生活照


对俞静瑶来说,高中的学习像按部就班的填空题,而大学则是“自由发挥”的简答题。“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方法也很不同。”进入大学后,她更为深入地学习知识点背后的含义。思政不仅是相对枯燥的马原和毛概,作为一名思政学子,他们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原理“站起来、立起来”,让真理在脑海中有具象。


“只有扎进去了才知道它的魅力。”俞静瑶被哲学深深地吸引了,林子赛老师、苏英伟老师带着她走进西方哲学殿堂,黑格尔看似荒谬但是执着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鼓舞她渡过生活的“浪潮”。“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面对热点新闻,她总是会客观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独立思考不“跟风”。


俞静瑶的部分笔记



哲学其实与生活密切相关,“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俞静瑶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知识,“青年大学习”打卡就是她另一个学习的宝库,当下的一些时政新闻,都被她悄悄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她不喜欢简单的机械化记忆,总是尝试用纸笔整理出问题的层次和相应关键词帮助自己理解,完成深层记忆。期末周针对一门课的复习,她就会写满20到50页的a4纸,最多的时候一学期有11门考试,一次期末考攒下的a4纸张比一本书都厚。


俞静瑶之前一直认为,教育就是让人变得更优秀。一次偶然的机会,俞静瑶采访到了舟山妈妈“张赛芬”。张赛芬不仅教英语,还跟着职业学校的孩子们学习钳工技能并一起考证书,她把自己的爱分给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看起来并不优秀的孩子。“一个教师的使命,就是用爱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这一次采访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俞静瑶心中“孕育桃李”的种子开始真正生根发芽,“我要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老师”。


俞静瑶正在采访张赛芬老师




否定到肯定,破茧再成蝶



在张晶老师和吴淇学姐的推荐下,俞静瑶开始接触综合类比赛,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开创未来”项目组的负责人之一。搞科研学术竞赛需要严谨精神,俞静瑶作为后期答辩小组的一员更是如此,国赛的冲刺恰好遇上期末周,她与时间赛跑,在702备赛室和隔壁自习室之间来回走动,飞速转动“马达”。2022年3月份,这个项目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特等奖。


图为实践队日常


14.7万字的问题资料库、10万 读书笔记、97稿文本陈述,一次次的外出实践是最最基础的付出。面对推迟的答辩日期,他们坚持更新资料和文本,并进行模拟演练。因为总是天蒙蒙亮就来到备赛室,天黑透了才回来,她们戏称自己“两头乌”小分队。回头看时,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个春天终于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俞静瑶(最后一排左2)与队友合影


在大二的暑假,俞静瑶代表浙江省赴吉林大学,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其中有一节课令俞静瑶印象很深,老师从宇宙天体开始讲,话锋一转便引到了政治知识点之上,她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次“真人版的百科全书”。这一次夏令营,她还第一次看见了国门,鸭绿江的滔滔水声依旧在耳畔回响。从那以后,俞静瑶坚定了要用更广阔的知识面与眼界来支撑自己实现理想的“野心”。


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俞静瑶在图文阅览室之间的过道完成每天短暂的“闭关”,防止自己被手机干扰。2022年6月底期末考试结束后,每天早晨她都在冷清的图书馆对着一堵白墙,把准备好的面试英文稿和中文稿念上十几遍,然后跟妈妈连线练习自己的镜头感。在院演讲队的三年历练,让她拥有了充足的底气,发现自己在一点点进步之后,她对线上面试的焦虑逐渐减弱,最终她拿到了5个院校的优秀营员资格,并如愿进入梦寐以求的浙江大学。


与沈文可的合影


保研路上的“坏情绪”,在朋友们的相互支持与鼓励下灰飞烟灭。任怡之、沈文可等同学是俞静瑶保研路上的战友,她们分享各类保研信息,一起赶走“坏情绪”,最后都迎来了深造的好消息。“劳动开创未来”项目组的张晶老师不仅仅是团队的指导老师,更是生活上的知心大姐姐,在比赛期间督促项目进度,定期找队员们谈心聊天,跟队员们同甘共苦。




热烈地起舞,拥抱一切未知



舟山小岛的安静与平淡没有限制俞静瑶的眼界,反而赋予了她探索世界的热情。“每个‘三分钟热度’都是一种颜色的人生体验,积攒起来我就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低头赶路的同时,她也经常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仰望生活。


俞静瑶生活照


除了“脚踏实地”的理论学习,俞静瑶一直在不断实践,孩子们身上原始的生命力感染着她,“他们就是一群当时头疼,但回忆起来会是特别怀念的存在。”在外出到高中实习的时间里,她对“教师”二字背后的付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节普通的课堂背后可能是数个小时的准备,“虽然很辛苦,但是真的很快乐。”实习结束那天,学生送别她时唱的那首《花海》润湿了俞静瑶的眼眶。


图为实习结束时合影


旅行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深深吸引着她,“我不知道冒险这份爱好能够持续多久,但至少现在,我的心脏还是会为即将到来的冒险之旅而热烈搏动。”她曾跟随父母去了一次西藏,在旅行途中她有意识无意识的发呆——在羊卓雍措的湖堤上,在珠穆朗玛的日照金山下,在冰川的岩壁上,在日喀则晚上九点热烈的夕阳下……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她好像重新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


在旅行的时候,她用vlog记录下“双脚离地”的时刻,在各个城市留下了专属回忆:在大理吃到了至今留香唇齿的烤乳扇,在厦门喝令人皱眉的正宗凉茶,在长春吃一碗即使烫嘴也要斯哈着下咽的东北麻辣烫,在北京的景山上俯瞰巍峨故宫,在三亚的海边邂逅一道浪漫至极的彩虹。“好像我至今为止的人生要么在路上,要么在回忆。”回忆时带给她的不仅是短暂脱离于现实烦恼的快乐,还有对当前生存状态的反思。


图为部分vlog封面


回首三年的大学时光,俞静瑶是忙碌而充实的。在一个人的冒险之旅上,没有熟悉的事物,意味着可能遇见任何新事物;没有熟悉的风景,意味着可能遇见任何一种新的风景。她敢于留白自己的世界,用“小镇冒险家”的姿态坦然面对未知,拥抱所有扑面而来的缘分。


关关难过关关过

前路漫漫亦灿灿

保持冒险的精神

永远热忱地拥抱生活

责任编辑:曹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