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周胜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如何让青年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今年初,上海确定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全市城区建设试点17个(含临港新片区),首批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29个。
上海市人大代表、团市委书记、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上官剑表示,要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蓝图变为“施工图”,重点做好创新、人才和就业,只有服务好青年发展,回应解决青年需求,才能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体现了两方面: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上官剑介绍,目前上海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各区铺开,“三四六”工作体系初具雏形,即:“城市、城区、街镇”三个层面,“社区”“街区”“园区”“创新实验室”四类场景,以及“基本场景、工作机制、政策服务、活力创城、数字化平台、指标监测”这六大“建设指标”。同时还推动出台惠及青少年的举措与项目,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另一方面要激励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在各行各业成立青年突击队,引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激发自我奋斗、积极建功作为。如最近应对疫情防控新阶段的新情况,上海共青团开展“青小运”助力外卖配送专项行动、“青小康”社区互助药箱专项行动,“青小医”青年医师健康咨询专项行动、“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行动,青年一呼百应,成为配送员、接线员、青小医,帮助缓解快递配送、居民就医用药、120急救等方面的压力,展现了青年的担当作为。
同济大学物理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在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带同学们做实验。团上海市委供图
将创新实验室“搬到”青少年身边
创新是一座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最重要的力量来自青年。上官剑表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聚焦创新,从青年特质出发,联动各方力量,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优势,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我们拟建立青少年创新发展专门工作小组,协调各委办局提供政策支撑,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共创服务体系,持续研究创新教育‘生态图’,健全创新人才‘培养链’。”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社区、园区、街区等场景下建设的“创新学院分院”“创新实验室”。自上海市团校揭牌成立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后,各区也有所行动,青浦、静安等相继成立创新学院分院,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创新人才。
创新实验室更被“搬到”青少年身边。长宁区新华街道设立了新华·社区营造中心,这里举办好伙瓣市集,有自带桌工位自助计划,还可以当一日店长,“一平米行动”计划不仅有社区青年规划师参与,也吸引了社区青少年。这家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还在探索建设“流动实验室”,形成青少年志愿服务菜单。
跟着导航来到普陀区曹杨街道,这里的青少年可以从“环浜治理”到“路网走向”,通过实践走出学校“围墙”参与社区治理,可以听到《不同地方科学家的故事》系列宣讲以及《快乐机器人课程》,感受科创魅力。“科创 文创”“青年 少年”“成果 转化”构成了这家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的特色。
金山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区内首批设立的创新实验室各有特色,既有坐拥58平方公里陆地空域、200平方公里海上空域的华东无人机基地,也有枫泾镇九丰蔬菜农博园,可以参观全环境智能控制温室、连栋生产温室等数字化农业科技场景。
“要在青少年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通过创新学院分院、创新实验室等枢纽节点,打造青年科创、文创、社创、乡创的集聚地,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创新创业。”上官剑说。
建青年人才“蓄水池”,保障人才需求
如果说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就是第一资源,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聚焦青年人才。上官剑认为,围绕科创中心建设,要紧盯绿色低碳、元宇宙、高端装备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人才,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效的形式,在发现、举荐、选树上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建好青年人才“蓄水池”,通过荣誉表彰、高水平赛事、各级团组织推荐等渠道,建立分层分类的青年人才库。他还提到,要拓宽联系服务青年人才的渠道,深入了解青年人才在创业就业、职业发展、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政策倡导,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在17个青年发展型城区(含临港新片区)、29个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中,不少实施方案包括了人才政策。浦东新区要全面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水平的青年发展型城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在外籍青年人才引进方面,浦东率先试点境内外高校外籍应届毕业生可直接申办工作许可。在人才引进落户方面,浦东成为国内首个承接超大城市户籍审批权的城区。浦东还将建立健全全球高端人才引进“直通车”制度,率先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同时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构建系统集成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全链条服务培养体系。
在人才保障方面,浦东将推广“梦想小筑”短期居住服务,围绕张江、金桥等产业社区及交通枢纽沿线地区,挖掘现有人才公寓的闲置资源,为应届毕业生、海外归国人员等在浦东求职、入职提供就近就便的短期住宿支持,构筑一个青年向往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梦想之城”形象。
虹口区在全市创新推出“海归人才驿站”政策,为毕业2年内,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国(境)外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中国籍公民,提供回国过渡期内的人才驿站租住。在此基础上,开设全天候实时线上回复,提供政策解读、专属咨询、发展规划等全过程服务,实施“入住虹口 入职虹口 落户虹口”全周期对接。
作为首批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之一,南京东路街道将汇聚一批金融、财税、法律、科技等领域的青年英才,成立南东青年人才智库,注重发现、培养和凝聚人才。通过带领青年岗位建功立业,引导青年技能人才展现一流业绩,让青年更有为。加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精准服务,打造城市之心“零距离家园”青年创新街道。
稳就业,调动团属组织力量助力青年就业
稳就业是民生根本,也是青年所需。今年上海将有23万名大学毕业生。上官剑表示,共青团发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所在企业参与保障大学生就业,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助力解决就业。“去年9月以来,已有793名毕业生通过团市委组织的招聘会实实在在得到了就业机会。”今年还将深入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建好高校毕业生常态化招聘平台。
据悉,上海共青团今年还将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计划,聚焦一般高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高校团委老师与学生“一对一”就业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同步推进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习“扬帆计划”、社区实践计划,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局贡献力量。
在城区、街镇,就业也是关键词。静安寺街道聚力“七优”行动,将全面优化青年发展型就业环境,持续高质量组团开展“乐业服务”——与园区联动为青年从业人员提供服务,与校区联动为高校应届生提供创业及就业指导,还携手区人社局专家志愿团,为青年创业就业者精准输送专业服务。同时扩容街道“商圈服务企业大使”,探索企业自助互助发展新模式。闵行区新虹街道搭建招工与就业平台,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辖区内人力资源库信息,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还将支持青年通过新经济新业态实现多元化就业。
上官剑表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做实创新、人才、就业三方面,增强上海在青年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使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奋斗之城、梦想之城永葆青春活力,让城市和青年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