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陈岚
自从1月8日下午巴西上演“巴西版国会山骚乱”以来,卢拉新政府已稳定国内局势,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卢拉政府在国际上也获得了美西方阵营的支持,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骚乱事件非但没有削弱卢拉政府,反而打击了前总统博索纳罗及其狂热支持势力。卢拉的形象因此变得更加强大,其政权变得更具合法性。骚乱事件可能成为卢拉整顿国内极右残余势力、加强国家民主能力的绝佳机会。
当地时间2023年1月8日,巴西巴西利亚,一名警察检查一名男子的背包,另一名警察押送一名被捕的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支持者。这些暴力活动参与者此前突袭了巴西政府大楼。 视觉中国供图
首都巴西利亚爆发冲击国家权力机构的暴力事件后,卢拉立场坚定、态度严厉,强烈谴责博索纳罗支持者的暴力行为,将暴力分子定性为“攻击国家民主制度的恐怖主义者”,将骚乱事件视为“未遂政变”、“具有明显的反民主特性”。卢拉以“民主”为核心词汇,将自己定位在博索纳罗的对立面,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从目前情况看,卢拉的策略非常有效,在逮捕1500多名示威者后,乱局已被完全平定。如果正在美国的博索纳罗回到巴西,等待他的可能是法律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巴西地方各州,中央三权机构行政部门、国会和司法部门,纷纷强调支持民主制度、拒绝恐怖暴力活动,给予了卢拉政府有力支持。军方没有倒向右翼阵营、主流民意厌恶骚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卢拉处理骚乱事件的走向。
各州方面,骚乱发生后的第二天,卢拉总统召集巴西26个州和联邦区的州长见面。尽管卢拉在大选中只赢得了14个州,但所有州长都参加了此次会面,包括前总统博索纳罗的铁杆支持者,如里约州长克劳迪奥·卡斯特罗、圣保罗州州长塔尔西西奥·德弗雷塔斯。会面期间,各州长反复强调要捍卫国家民主法治的立场,主张严惩暴力分子。会议结束时,所有人手拉着手从总统府步行到最高法院,在被破坏的建筑前合影——这无异于各州领导人团结一致支持平定骚乱、捍卫民主的宣言。
当地时间2023年1月9日,巴西巴西利亚,当选总统卢拉(左)在总统府与州长们开会时,正在听取巴西联邦最高法院院长罗莎·韦伯(右)的发言。 视觉中国供图
国会方面,尽管卢拉面临的是右翼和中间力量占优势地位的众议院和参议院,但他签署的授权联邦政府干预首都地区安全管理事务的法令,在象征性投票中获得了参众两院的一致通过(只有两名议员弃权)。这表明巴西大多数议员也都希望国家远离激进主义。参议院议长罗德里戈·帕切科强调,反民主的少数派不代表巴西人民。这表明,国会愿意在重大危机时刻抛弃门户之见保持一致,支持新总统卢拉。
司法机构方面,最高法院法官亚历山大·德·莫赖斯已下令临时解雇巴西利亚州长伊巴尼斯·罗沙和安全部长安德森·托雷斯,原因是他们玩忽职守和与袭击者勾结。他还承诺将调查博索纳罗的罪行。司法部长弗拉维奥·迪诺则表示,将全力调查为示威参与者提供资金的机构,且已在10个州锁定了100多家公司,要求冻结它们的资产。司法机构的态度和种种举动,将极大助力卢拉政府瓦解极右翼组织势力。
军队方面,尽管军方领导人长期以来支持博索纳罗的极右翼观点,前期也支持巴西不同地区举行的示威活动,但在“政变”可能发生的紧要关头,军方保持了沉默,并没有倒向极右翼阵营,使得颠覆卢拉政权的“军事政变”没有发生。
民众方面,对骚乱发生时超过200万条社交媒体帖子的分析显示,90%的公众在评论中表达了对骚乱的厌恶和谴责。巴西各地也出现了支持民主的示威活动。巴西民众普遍呼吁严惩暴力分子,社交媒体上“拒绝对政变者实行大赦”的网文被无数次转发。这些都体现了巴西民众对极端右翼行为的抵制。
国际社会包括美西方这次几乎一致表达对卢拉政府的支持,实属罕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都重申了对卢拉的支持。美国拜登政府也表态支持卢拉政府,民主党内部甚至有不少声音呼吁驱逐正在美国的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分析普遍认为,美西方此举并不是真正关心巴西的“民主”问题,而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意图拉拢卢拉政府。
卢拉是一位非常娴熟的政治家,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担任巴西总统了。随着暴力分子被逮捕和被追究法律责任,极右翼官员被解职,暴力和组织的融资网络被瓦解,暴露了暴力和反民主以免的极右翼势力为巴西民众所唾弃,温和右翼力量也开始与博索纳罗撇清关系,卢拉对国内局势的把控渐稳。尽管巴西两极分化依然严重,但卢拉知道如何与温和右翼和中间派博弈、周旋。虽然卢拉大选获胜的优势非常微弱,但经过此次“巴西版国会山”事件,卢拉政府料将在政治上得到加强,成为一个更有能力实现经济等议程的政府。
(作者简介:陈岚,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