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100岁了,他在等120救护车。他日夜咳嗽,不能平躺,进食困难。
4月10日晚上11点左右,他等到了。
救护车停在上海虹口区梧州路一个小区门口,接他前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4月7日,老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之后咳嗽,吞咽难。第二天,照看他的保姆抗原检测也呈阳性。
得知爷爷已经就医,远在深圳的王斌(化名)松了口气。这些天,他和家人一直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爷爷到达医院后,被安置在医院走廊一张行军床上。起初,医院计划将老人转至方舱医院或者定点医院治疗。后来,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医院努力协调,将其安排至单人间隔离病房,进行生命体征检测,为其输液、吸氧,并允许保姆陪护。
王斌感到安心。这些天,他一直关注爷爷消息,注意到还有很多上海老人需要帮助,“希望社会能看到他们”。
据上海市老龄办、卫健委、统计局此前联合发布的《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人口1478.09万人,其中60岁及之上老年人口533.4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6.1%。
为了及时为老人配药、送老人就医,上海负责医疗保障的基层工作人员日夜忙碌。
一位浦东新区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小区有2600多户,近80%是老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800多人,80岁以上老人近400人。居委会有10名工作人员,70多名志愿者,24小时轮流工作。其中,两名工作人员负责上门收取居民的医保卡,为其配药。
这位书记介绍,居民们平时大多去浦东医院配药,浦东医院临时转型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后,居委会被指定到上海浦东新区光明中医院配药,由于周围几个小镇的居委会都去该医院配药,每天只能配到50-60份药,有时,排队要花4个小时。
4月10日,为了尽快给一位孤寡老人配到药,这位书记先去了属地的社区卫生中心,只配到3种药,又紧急联系一家隔离点医院的医生找药。
老人68岁,是一名癌症患者,并患有慢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重度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靠吸氧机维持生命。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特困户,平时用来改善肺功能的布地格福吸路气雾剂用完了,呼吸困难,两种消炎药和用来助眠的舒乐安定也吃完,他夜里睡不着,“痛得要命”。
还有老人在等药。4月11日,杨浦区江浦路一位老人告诉记者,90岁的老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抑制幻觉的盐酸美金刚片还剩3粒,居委会为她开具通行证,前往上海新华医院配药,但医院没有这个药。
她希望能去母亲原来就诊的医院配药,但工作人员称,该通行证只允许在江浦街道范围内配药,不能跨区。为了节省用药,她每天只给母亲服用半粒,母亲出现幻觉。
4月12日上午,居委会为她开具新的通行证,让她去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配药,她带着母亲的病历过去,配到了药。
莘庄镇一位老人称,她95岁的婆婆已停药两天,急需便通胶囊和羟苯磺酸钙胶囊,分别用来治疗便秘和眼底坏死,“实在不行只能用手抠大便了。”
对此情况,莘庄镇居委会回应,正在帮其配药。
除了配药问题,很多老人还在等待医院的一张床位。
4月11日,宝山区一位女士告诉记者,68岁的母亲确诊阳性,患有多发性骨髓三期、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每周需要定期就医护理picc导管,但导管已过期四五天,不及时护理,会堵管,有血栓风险,希望能尽快就医。
对此,该小区负责医疗保障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宝山区几家定点医院的床位均满,需要排队等待。
居住在普陀区的一位79岁老人仍在等待做血透。老人身患尿毒症,每周做3次血透维持生命,靠老伴照顾。据老伴讲述,4月9日,她陪同丈夫前往医院做血透。4月10日早上6点多钟,她感觉不舒服,在家进行新冠病毒抗原自检,结果呈阳性。
当天,得知这一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上门为老人进行抗原检测,等待核酸结果,称若为阴性,将安排居委会工作人员陪同其送医血透。若为阳性,将按相关转运或救治等要求,前往瑞金医院进行透析,但属地协调难度大。
该居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反馈,为了尽快让有基础疾病的新冠阳性患者就医,区内利群医院正在连夜加班改建改造,符合相关环境及条件要求后,将接收阳性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
4月9日,上海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根据分类救治原则,加强新冠患者医疗救治。重症、儿童、血透、孕产妇、肿瘤等特殊人群收治在定点医院,其他的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在方舱医院。后续将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做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资源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