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纪念碑。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旧址。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旧址。
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附近,修建了山东省青年革命运动史展馆。
走进山东省莒南县筵宾镇金沟官庄村,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纪念碑映入眼帘。不远处,是当年成立团支部的旧址——农户董考家。
如今,村民董考的后代已经住上了更宽敞舒适的房屋,但是他们依然会时不时回来看看曾经的老屋。当年的团支部书记纪丕福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的事迹,被子孙代代相传。
那是一段贫苦但充满激情的岁月
最早的时候,家里人并不知道纪丕福的那段故事,尤其是他的孩子们。
上世纪70年代,团中央派人来追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的历史,当时10岁的纪晓芹和家里人才知道,原来纪丕福曾是该支部第一任团支部书记。
从那以后,父亲会时不时向孩子们说起那段贫苦但充满激情的岁月。
在父亲的回忆中,纪晓芹了解到,在青年抗日先锋队(以下简称“青抗先”)当队长的父亲,曾带领村里年轻人与一河之隔的鬼子周旋,为了耗费敌人的弹药,他们经常在晚上用绳子拴着树枝放在河里拉动,制造有大部队过河的动静……
也是在父亲的回忆中,纪晓芹知道了,当年纪丕福动员村里百姓学习,在村里办冬学、识字班,成立庄户剧团,让金沟官庄村成了全国解放区扫盲第一村……
还是在父亲的回忆中,纪晓芹知道了,1949年纪丕福在清华大学作报告,周恩来总理特别题词“为人民为祖国而学而斗争”……
在纪晓芹的印象中,父亲对孩子们的爱是深沉的,更是严格的。
“他在我心中很伟大。”尽管当时年幼的纪晓芹并不十分了解父亲的工作,也不懂他的一些做法,但父亲说过的那些话,她都牢牢记在心里。
纪丕福曾在原临沂县重沟公社担任党委书记。一天,一对夫妇来到家里,一个劲儿地感谢。原来,他们的孩子生病没钱医治,是纪丕福把当月工资拿去给了他们。
后来,公社有一个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纪晓芹的哥哥和姐姐年龄正合适,具备相关条件。“姐姐本身又很优秀,也很想争取这个名额,但是父亲最终并没有推荐自己的女儿,而是推荐了一位贫苦农民家的孩子”。
在纪晓芹的印象中,父亲纪丕福是个常怀感恩之情的人,那些曾经一起打游击的人,有些后来参加革命,都牺牲在战场了,“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共产党给发着工资,看病还有医疗报销,就已经十分知足了”。纪丕福曾对儿女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去做任何事,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牢记父亲教导,几个孩子都在各自岗位尽职尽责,低调做人。
后来,纪晓芹不仅把那本记录父亲早年间在贫苦生活中积极奋斗的《苦命孩子中了状元》的小册子,给兄弟姐妹们家的几个孩子每人印了一本,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习姥爷这种精神”。
纪丕福逝世后,被安葬在山东省青年革命运动史展馆不远处,如今家里人每次回去,都会到馆里重温那段历史。
中央试点后,山东迅速建立团支部
抗日战争后期,各地青救会已很难适应青年运动发展和新形势发展需要,1946年年初,为了解各地青年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源,中央青委致电华东局,请他们派负责青年工作的人员到延安汇报青年工作情况。
1946年5月上旬,中央分管青年工作的任弼时同志听完汇报后指出:“现在,你们可以研究一下,看是否可以建立青年团。”
根据任弼时的建议,中央青委随即组织来自陕甘宁边区、山东青联以及其他解放区长期从事青年工作的干部,就重新建立青年团的问题开展研究。
1946年6月25日,中央青委起草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草案》,提交中央书记处研究。
1946年8月26日,中央书记处举行座谈会专门讨论是否重建青年团的问题。
1946年9月13日,中央书记处第二次召开座谈会讨论建团问题。座谈会结束第二天,中央青委起草了《在陕甘宁试办青年团的计划》,计划在延安、绥德、米脂三县进行建团试点,延安为第一试点。延安的冯庄、丰足火柴厂、行知中学成为首批试点。
1946年11月22日,冯庄团支部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由于中央青委对试建青年团没有规定统一名称,经讨论,冯庄支部决定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很快,在与延安相距千里的山东莒南,青年团的试建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在金沟官庄村一位农户的家里,山东省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这也是继冯庄之后,全国第二个在农村成立青年团的地方。
金沟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唐秀峰曾多年担任该村团支部书记,也不止一次听老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莒南是共产党的根据地,我们村群众基础非常好,地处三乡交界处,很多老革命家都在此工作过。”他介绍,这里抗日工作的方法措施到位,村民间曾流传着“一遛岭泥蛋子,金沟官庄好汉子”,是说“当时日本人在别的地方肆意妄为,唯独在我们村没有”。
那个年代,金沟官庄村抗日组织健全,有抗日青年救国团、抗日儿童团等,村民还用自制土炮,打退了日本人。
团支部的建立地点选在农户董考家,一是当时他们家地界大、屋子多,能够容纳开会的人员;其次,董考家旁边是胡同,便于隐蔽,前面是一片坟地,视野开阔,便于及时撤退。
建团前期,根据党中央建议,中共华东局和滨海地委、莒南县委派鲁钊(时任省青联组织部长)、张明晓(时任滨海区青联主任)、杨荣生(时任莒南县青联主任)等专门到金沟官庄帮助建团。
后来曾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的鲁钊,在《忆山东第一个团支部的建立》一文中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1946年初冬的一天傍晚,他们到达金沟官庄村,第二天便向党支部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并讲明了建团的意义和任务,以及团员的义务、权利等。
支部委员们听后十分赞成。他们兴奋地说:“有了这样一个组织,以后的青年工作就有了抓手,俺们党支部的工作又添了一双手。”
经过共同研究决定,村青联主任兼文教委员会主任纪丕福同志具体协调抓好这项工作。
金沟官庄村的青年工作基础扎实,又有纪丕福这样的优秀青年,为建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46年12月24日,山东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在金沟官庄村正式成立了。在村民董考家的西堂屋里,秘密举行了入团仪式,民主选举纪丕福、纪丕祥、韩玉强、纪新美4位为团支部委员,纪丕福任第一任团支部书记。
这次秘密举行的成立会上,还定出三项任务:一是搞好文化娱乐活动(扭秧歌、唱歌、演戏);二是配合支前工作,每个团员作出支前计划;三是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团支部工作如火如荼
纪丕福为何能够当选第一任团支部书记?这还得从他的经历和奋斗的青春故事说起。
纪丕福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哥哥过着穷苦生活。
1940年,共产党解放了当地。后来,一向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纪丕福被选为全县特等学习模范。他的名字和学习经验,也随着《苦命孩子中了状元》一文被在当地广为流传。
1942年,村上组织了青抗先,19岁的纪丕福被选为青抗先队长。从此,他常到区里开会,道理听得多了,想识字学习的念头也更强烈了。他动员青抗先队员穆长青和自己一起学习,不到4个月,两个人就识了400多字,后来他又动员村里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学习。
团支部成立后,村里青年工作更活跃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团支部青年有力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
一个突出工作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出伕支前,有的妇女拖男人的后腿,他们就演了《爬山头》;有个婆婆虐待儿媳妇,他们就演了《苛婆婆》,纪丕福反串扮演婆婆一角,因为剧情真实,表演生动,这位婆婆看后表示往后一定改;村里有个巫婆,整天装神弄鬼,青年就编了反迷信的戏,她看后不但回家就把供桌子、花堂子拆了,还在大会上做检讨表决心。
青年编排的每一个戏或者歌,都能帮村里解决一个问题。村里人也都互相勉励要争取进步。
除了积极组织学习外,在团支部的带动下,村里人做军鞋、磨米磨面,积极支援前线。
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为支援前线,县里组织了常备队,金沟官庄村出的13人中就有9名青年积极分子,跟随解放大军转战南北。后来,他们有的光荣牺牲,有的在火线入了党。
到1949年4月,金沟官庄团支部已经发展团员30多人,有十几名团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纪丕福代表团支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红色火种赓续传承
如今,在团山东省委、团临沂市委支持下,团莒南县委在当年团支部成立所在地的附近,修建了山东省青年革命运动史展馆,竖起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纪念碑。
曾经,这里是山东农村团组织最先发展的地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青春之火依然在这里传承。
金沟官庄村团支部书记庞立杰是去年换届时上任的新手。他从小生活在这片热土,常听老人们讲述以前团支部带领青年积极进行各项生产活动的情景。
“我们村大学生都比周边村里多,几乎每年都有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庞立杰觉得,这正是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精神熏陶的体现。
疫情特别严重的时候,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不能外出,大家就主动参与村里的疫情防护工作,村里设了检查点,青年主动报名值班。
疫苗接种、反诈app普及安装……在村里的青年总是积极参与,主动帮助村委会做一些宣传普及工作。
青年人才布局分散、难以组织等,是乡村振兴普遍面临的问题。筵宾镇先行先试,聚焦青年团员这一群体,在金沟官庄村探索建立了建、选、育、用的“全周期”联系培养模式,汇聚青年力量,探索破解这一难题。
庞立杰为筵宾镇青年人才孵化中心这一举措点赞。他觉得这对村里的青年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金沟官庄村就有好几名青年被吸纳了进去。
去年上任后,庞立杰迎来的头件大事就是山东省青年革命运动史展馆重建后开馆。展馆是山东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内多所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他发现,展馆重建开馆给村里带来不小的变化。以前这里也有纪念馆,每逢五四青年节、重阳节,都会有附近中小学生过来参观、学习。如今,不仅青少年来这里,一些单位还会组织党员来这里重温历史,参观学习,不少周边乡镇的青年党员也都来了。
来参观学习的人多了,村里整体的样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假期,学生们放假回家,村里绿化、街道卫生等工作,都有青年志愿者参与的身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