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吉林考察、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制造业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吉林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着力抓住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焕发新活力;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吉林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务实奋进,势头昂扬。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10年间,吉林发挥农业大省优势,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连续9年粮食年产量超过700亿斤,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多年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位居全国第五,相比2012年增加超过20%。
吉林省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地,80%以上的粮食产自黑土地。近年来,吉林全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广泛运用新技术涵养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连续多年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铺开;产粮大县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间地头对接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种良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金融、保险、仓储等要素发挥重要力量……
如今,吉林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从2012年的不足500万亩,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4000万亩。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施肥、绿色防控、飞防作业全覆盖,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1%。2021年,梨树示范基地玉米亩产达到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纪录。
在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让农活变得“轻松”起来。田地里,传感器自动感应光照、温度;大屏幕上,稻苗长势、气象信息、水肥数据一目了然;直播间中,村里主播热情推介,快递发往全国。
从分散经营到集约发展,从单纯种粮到多产融合,希望的田野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培育现代农业的“主力军”。10年间,全省专业合作社数量翻了一番,增至10万余个,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延展产业链条,为农村发展带来源源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
东部长白山林海茫茫,虎豹栖息其中;中部沃野千里,粮食连年丰产;西部湖泡湿地星罗棋布,水鸟种群多样……近5年,吉林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82%提高到94%,优良水体比例从68.8%提高到76.6%。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
10年来,吉林全力推进建设生态强省,实施秸秆全域禁烧提升空气质量,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施“河湖连通”恢复湿地,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开始,吉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转而开启林区涵养、裸露山体修复等工程,9400多万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
10年前,曾有专家警示:野生东北虎很可能在中国绝迹。但如今,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增长至50只。
盛夏时节,查干湖畔片片翠绿,引得众多游人驻足拍照。当地系统性推进湖区环境保护,大湖重焕活力。出入有美景,收入有提升,群众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游客多了,收入高了,心里美了。”查干湖老关东渔庄老板娘尚影说。
查干湖所在的吉林西部,气候干旱少雨。2013年,吉林在这一区域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统筹规划利用自然水系、兴修水利工程,把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等河流汛期时的洪水存蓄到天然湖泡、湿地中。原本干涸的流域,源源不断地涌来活水,3000多平方公里湿地得到恢复和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吉林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冰雪经济,吸引滑雪场、冰雪度假区等高质量投资项目落户。在松花湖滑雪度假区,每逢雪季,来自省外的游客占比超过一半以上。雪场边上的吉林市丰满区孟家村,许多村民开饭馆、办农家乐,依托冰雪资源步入小康生活。村里60多位年轻人考取了滑雪教练资格,雪季担任滑雪教练,月收入超过万元。
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赏冰戏雪,吉林冰雪旅游接待人数持续增长,虎年春节假期,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超过9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84亿元,同比增长12.4%。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曾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轿车、第一列地铁的吉林,10年来扎根工业制造业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当今世界制造业竞争激烈,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的吉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卫星及应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在长春街头,不时能看到红旗新能源电池可更换出租车穿梭而过,换电站也越来越多。这是吉林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切实举措,也能为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提供试验样本。
汽车是吉林的“名片”,近年来,吉林依托制造业优势,着力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汽车产业变得更大、更新、更绿。从一度销量不足5000台,到2021年销量突破30万辆,涵盖新能源等多种车型的“红旗”,4年间销量增长63倍。
红旗新能源汽车基地、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玲珑轮胎长春工厂……吉林大地上,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孕育成形。2021年,吉林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倍。
吉林大力吸引“新项目”“绿项目”落户,与既有产业配套,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如今,吉林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200万千瓦,在建及并网项目容量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的“绿电”园区吸引众多企业落户。
往返各大赛区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自主研发的国产雪车,这些“吉林制造”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收获好评。10年来,吉林抓住制造业优势,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先后形成轨道客车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卫星及应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孕育出高速列车、碳纤维、遥感卫星等尖端产品。今年5月,“吉林一号”卫星又一次升空,如今“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已达54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吉林立足国家战略、依托既有优势、瞄准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吉林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新时代吉林振兴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
(记者陈俊、褚晓亮、段续、王帆)
新华社长春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