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能源转型提升绿色行动力-澳门凯发

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1-06-19作者:高虎

  【民生观察】

  作者:高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苏铭,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确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对能源行业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国家的代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易事。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来,我国能源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有利基础,也为全社会努力实现“双碳”目标树立起了坚定信心。

  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贡献作用明显加大。到2020年年底,虽然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在内的非化石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不到16%,但在能源消费的增量中,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已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13.3%和29.7%,大幅提升至“十三五”期间的40.6%。过去十多年内,非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增量中的贡献作用,从最初的补充能源位置,发展到与煤炭、油气并驾齐驱的主流能源,再成长为“十三五”时期的主体能源,大幅超过了石油的21.3%、天然气的25.5%和煤炭的12.5%。“十四五”时期,预计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一半,非化石能源在成为增量绝对主导的同时,还将对部分地区的存量化石能源消费形成替代,从而为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作出实质性贡献。

  当前,能源企业低碳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从2013年开始,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连续8年超过一半,显示出我国能源企业已将电力建设重点从火电转向清洁电力。如“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新增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分别为29.2%、47.9%,“十三五”时期这一比重达到63.2%,2020年更是高达71.3%。

  在2020年12月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我国风光发电装机要实现翻番。今年以来,不仅传统五大发电企业及诸多地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加宏大的清洁能源发展计划,钢铁、化工及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将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企业在能源低碳发展上的共识程度越高,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就更清晰、合力效果就更明显。

  可以看到,我国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实现了飞跃。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传统能源安全主要是保障油气等能源资源供应,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有赖于能源装备才能把自然界的风、光资源有效利用。“十三五”时期,我国自主研发10兆瓦风电机组投运,单机容量比“十二五”末期最大的5~6兆瓦扩大一倍;2020年我国共7家风电机组制造商进入全球前十位,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我国原创技术刷新光伏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的次数达到20次,明显比过去增多;多晶硅、硅片、电池、光伏组件产量都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二,其中硅片甚至超过了全球的95%。我国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也在“十三五”时期快速成长。我国建立了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不仅能够有力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还可为推动全球碳中和作出巨大贡献。

  新能源成本持续快速下降。与“十三五”初相比,2020年年底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了约60%,与“十二五”初、“十一五”初相比,则分别大幅下降了85%、95%。风电机组价格也在“十三五”内下降了35%,当前价格只相当于2005年、2010年的40%和50%。新能源装备价格的下降明显降低了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成本。今年6月四川甘孜最新的光伏电站最低中标电价每千瓦时不到0.15元,当前风电在内蒙古等地平价示范价格也低于0.3元/千瓦时,已具备了与常规火电竞争的优势。从今年开始,风电、光伏等新建项目将全面步入无补贴的“平价上网”时代,在市场中与其他电源同平台竞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必然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体系有序转型,必须统筹好能源转型过程中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化解好各类风险。但只要锚定“双碳”转型目标,坚定信念,继续稳扎稳打,提升绿色行动力,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去实现这次影响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持续时间长的能源革命。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9日 05版)

责任编辑:郭艳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