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宇 40岁 日化产品销售
9月18日晚10时,北京市通州区东五环外,张志宇收拾完摆摊的东西后准备骑电动车回家。
他2015年从黑龙江来到北京,为了拓展销售渠道,张志宇会帮开花店的妻子到后备厢集市卖鲜花,周末平均每天有1000元左右的营业额。
张志宇选择了用电动车“出摊”,一方面是由于汽车摇到车牌比较难,另一方面是鲜花的体量较小,电动车就足够携带。在他看来,来集市卖货可以增加收入,也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王阳 33岁 物业职员
9月18日晚11时,北京市通州区东五环外,临近收摊,王阳坐在自己花2000多元收购的二手快递车上试玩泡泡机。
王阳的本职工作时间灵活,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朋友在做后备厢摆摊后,他便也跟着一块儿来试试。王阳的摊位售卖蛋包肠和泡泡机,蛋包肠是自己小时候就喜欢吃的,而泡泡机是他之前就特别想拥有的。在售卖这些商品的同时,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摆摊这些天,王阳与附近的许多摊主成了朋友,大家年龄差距不大,家庭和工作上的喜怒哀乐都会成为聊天的内容,在王阳看来,这也是他在后备厢摆摊时最大的收获之一。
这个夏天,“后备厢经济”成为社交网络里的关键词。
高亮led补光灯、黄粉色交织的氛围装饰光条、精致的金属反光器皿、外放着歌曲的音响、潮流的销售推广标语,共同组成了人们对后备厢摊位的第一印象。夜幕降临,在北京的一些人流聚集地、商圈甚至住宅小区的停车场,无论是“身价”数百万元的豪车,还是普通家用小汽车,或是电动摩托车、三轮车,打开后备厢,一家家“店铺”便浓缩在其中。这里销售的产品,有不到十元的热门影视剧周边钥匙扣,也有二三十元的特调手工饮料,甚至还有价值数百万元的楼盘推广。
经营后备厢摊位的多数是年轻人,他们中有因实体店经营不稳定,依靠后备厢售卖成本低、灵活性高等特点展开经营的店主夫妇;有正在寻找新工作机会,用后备厢摆摊短暂过渡的白领;有利用空余时间兼职,补贴家用的城市青年;也有追赶潮流,渴望获得新鲜生活体验的时尚男女。
据了解,“后备厢集市”(carbootsale)可以追溯到1980年,英国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上出现了全球首个汽车后备厢集市,附近的车主开着车,带着衣服鞋帽、日用杂物、书籍等聚在集市交流、交易。
2016年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大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行动”,首次提出“后备厢经济”的概念。当时是指市民从城市开车到乡村去旅游,去时车的后备厢是空的,而在返程时里面装满当地特色产品的一种经济现象。
如今,“后备厢经济”承载的内容显然不止于此。有研究者认为,“后备厢经济”虽然与普通地摊看起来很像,但又有所不同——每一辆车的后备厢更像是一个浓缩版的商店,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经济属性,更是摊主个人的兴趣和品位,还融合了社交、文化属性,与汽车文化、美食、夜生活、露营经济等新业态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