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里程焦虑” 无线充电会不会是更优解-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  |  2022-04-28作者:记者 张真齐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充电难”和“里程焦虑”问题。在部分地区,由于配套设施不足,上述问题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视觉中国供图

“几名男子在一台充电桩前大打出手,其中一名男子紧紧抱着充电枪不放,为避免充电枪被抢不惜躺倒在地上”“在高速堵车途中,驾驶员担心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撑不住,不敢开空调,坐在路边乘凉”……

每到出行旺季,这样的场景总时不时出现在全国的各大交通要道上。事实上,很多人只要开上电动汽车,都会绷紧“找地方充电”这根弦。

“从成都到重庆有500多公里,即使是续驶里程达到700多公里的新车,如果开空调,中间还是要找充电桩,常常遇到排队等候的情况。有时下雨天还会遇上充电枪漏电,也是个安全隐患。”在重庆工作的卢先生家在成都,几乎每周都要开自己的电动汽车回家,对充电焦虑体会颇深。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充电难”和“里程焦虑”等问题。在部分地区,由于配套设施不足,上述问题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为充电和换电孰优孰劣争执时,一种新的补能方式——无线充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已接近大规模应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共有114.7万台,其中直流快充桩47万台,交流充电桩67.7万台。若加上私人充电桩,总量达到261万台。然而,充电不便捷依然困扰着相当多的电动汽车用户。无线充电正是在此背景下涌现出的一种解决思路。

近日,沃尔沃官方称,正在与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在城市使用环境测试车辆的无线充电功能,并预计3年内推广应用。

记者了解到,这项无线充电技术只需充电车辆停在嵌入道路中的无线充电装置上,即可自动启动充电功能,驾驶员无需下车,操作方便快捷。

其中,车载360°全景影像让汽车与无线充电装置轻松对齐。无线充电功率可超过40千瓦,充电速度堪比50千瓦直流快速充电桩,比接线的11千瓦交流充电桩快4倍左右。

“在真实的环境中尝试令人兴奋的新技术,并与选定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合作伙伴一起测试新的充电技术,是评估我们未来汽车替代充电方案的一个好方法。”谈及这一话题时,沃尔沃汽车研发主管mats moberg表示。

事实上,不少车企都瞄准了无线充电这一领域,2021年,华为就公开了一项名叫“一种无线充电车位泊车推荐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智己l7也宣布支持11千瓦无线充电功能。大众、丰田、一汽、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都纷纷启动了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布局。

“目前行业内定义的充电方式有三种:一种是使用充电枪的传导式充电,一种是换电,一种则是无线充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介绍说。

刘永东表示,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这三种充电方式中,传导式充电已经在全面推进,各种技术迎来繁荣发展;换电站上风口,正紧随其后准备大施拳脚;至于无线充电,目前还处于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本身,无论功率变换、系统控制还是磁场环境等方面的技术问题,都已得到有效解决,并趋于成熟。

尽管车用无线充电技术具备不少优势,但当前距离规模化商业推广仍有一定距离。

由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应用场景的复杂和工况恶劣,目前技术难点大多集中在辅助功能(如异物监测、生物体检测、定位对齐)方面。因此无线充电的产品必须经过大量的环境试验和实车验证,还需要大量的客户使用反馈,持续优化和改善,才能真正投入市场。

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系统供应商越来越多,所覆盖的车型越来越广,使用场景也更加多样,因此解决不同品牌产品间的互操作性已成为标准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实现系统(包括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辅助功能)的互操作性将成为未来国内外相关标准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刘永东直言。

值得关注的是,“里程焦虑”问题近几年得到了产业和政府方的重视,包括无线充电在内的多种充电模式的探索已经得到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

2022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无线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等新技术研发。无线充电已经进入国家规划和管理部门的视野,这为其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同时,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推进中。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政策的推出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将会准解决无线充电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互换互通性问题,这对于打通无线充电设施商业化“堵点”是非常必要的。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将朝着轻量化、舒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使其与智能驾驶等技术无缝结合,成为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刘永东预测,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在l3级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上,无线充电就能成为标配,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京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