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小型警用巡逻机器人,行走自如,“耳聪目明”;地面机器人和无人机组成的灾后救援系统,清除障碍物、搬运伤员,成为救援人员勇敢的“好战友”;辅助行走、帮助康复的生活机器人,努力做好老人的日常“助手”……
这些都是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苏晓杰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成果,也是重庆近年来大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缩影。
2017年年底,重庆市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12个领域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并着力为产业厚植“智能因子”。重庆开启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个被誉为工业门类的“百花园”、覆盖国家41个工业门类中39个的西部城市,自近代开埠以来,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2008年重庆实现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年,重庆市关注到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笔记本电脑销售却逆增长20%,打开了转型的新思路,大力引进主机生产商巨头企业和众多笔记本电脑品牌。去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超过1亿台,年产值逾4000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重庆市的目标里,发展数字经济,既有高大上的要求,也有接地气的内容。重庆的制造业基地,为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青年科研人员,正计划将“智慧大脑”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由孙棣华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今年获科技部立项,获得4920万元经费,借助重庆“8d魔幻”地貌,研发一款指挥立体城市交通的智慧系统。
焊接作为制造业重要工艺之一,引起了苏晓杰及其团队注意。他201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通过重庆大学“百人计划”项目落户山城,因为他深信重庆未来依靠自动化和信息化给制造业赋能是必经之路,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
传统焊接工艺工作量大、强度高,苏晓杰及其团队发现工程机械、大型装备等制造领域的很多零部件,还在采用人工焊接的生产方式。他们研发的一套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将产量提升了50%、产品合格率达到100%、降低了70%的焊工需求。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重庆市出台智能制造实施方案以来,全市企业掀起智能化改造浪潮。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实施完成50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6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迈入“数字化 网络化”制造阶段。
同样,为了攻克高精度激光雷达领域一项技术难关,余崇圣用了10多年时间。2013年,完成剑桥大学博士学业的他,回国加入了刚组建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从事芯片传感器研究。
2017年,余崇圣为了开发一套无gps信号下的地下空间高精度定位感知系统,选择创业。这个早就埋藏在他心底的种子,源于他在调研时发现,我国矿山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作中,由于一些设备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高,无法提升改造。
他租下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带着团队窝在阁楼里,投入几百万元资金。5年时间里,他们反复推敲算法、修改终端设备。最核心的电路板,修改了30多个版本。
余崇圣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他的背后是来自各方的支撑。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这里的容错率高一点”。
他曾经申请到一个为期3年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的专项。最初他们的目标是把产品做出来,并获得一定的销售量。受到市场影响,产品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在终期审查时,重庆科学技术局认可了他们前期研发的成果,项目顺利通过了。
这次经历让余崇圣感受到:“做一个科技项目允许失败,使我们持续创新更有信心了,不至于缩手缩脚,不担心受到处罚,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做。”
2019年,他们接到江北区政府的邀请,从小仓库搬到了一个300平方米的大平层,在新建好的重庆江北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实现拎包入住。在这里,余崇圣遇到了更多的创业者。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在重庆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重庆首次进入全球创新集群百强。
如今,重庆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超过1.6%、位居全国前列,并在12英寸电源管理芯片、硅基光电子成套工艺等领域在国内率先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重庆就打造了“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品牌,至今引进人才4.4万人次。今年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向全球发布3011个博士后岗位。
为了让年轻人在重庆有更大发展空间,2021年,重庆市进一步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围绕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等方式集成奖补等,提出17条“硬核”措施,激励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和青年人才在渝创新创业。
2021年,余崇圣终于带领团队攻克了激光雷达多源传感融合硬件架构,以及一项ai芯片处理器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他们发明的移动式激光雷达,原来需要两个人搬运的设备被他们改造到只有1.8千克重,并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
余崇圣被授予“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在专业领域,他获得了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荣誉。
众多年轻人正在为这座城市的智能化添砖加瓦。2021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重庆报名参赛237项,排名全国第四。
去年,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5至15年将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制造业创新整体效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及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转型发展。
和余崇圣研发的移动式激光雷达一样,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正在变得更智慧,更灵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龚阿媛 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