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白相间的运动服,亲切、热情的笑容和话语……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举行期间,竞争激烈的赛场内外,一支平均年龄20岁的队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以“饱满的状态、贴心的服务、暖心的形象”为赛事提供着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正是这些被大家称为‘小秦宝’的18万名志愿者,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陕西名片’,向人们传递着‘请放心、有我在’的青春正能量。”共青团陕西省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勤学苦练 只为最好呈现
全国运动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体育赛事,十四运会则是我国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办的全运盛会。为确保这场重大赛会的顺利进行,奔波于台前幕后、投入紧张服务工作中的“小秦宝”们都经过了历时近一年的选拔培训。
近一年来,对严格选拔出的1.5万名赛会志愿者、1.8万名城市志愿者和14万余名社会志愿者,十四运会组委会持续展开线下、线上培训工作。2020年11月、2021年4月,志愿者分两批次完成了72场次通用知识线下培训;今年7月,开幕前的最后一次规模性集中培训,再次对赛前统筹谋划、前期准备、赛时管理、指挥调度等进行培训,以确保赛事期间服务工作的顺畅运行。
作为颁奖礼上的托盘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大二学生徐杨惠常常练到手腕酸痛:“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但每个动作都要‘数字化’呈现。递托盘时,身体要前倾15度角;递出托盘时,与身体是一拳距离;眼神要看着颁奖嘉宾,还要面带微笑……”虽然辛苦,但在徐杨惠看来,“作为大学生,能参与全国最重要的大型赛事,这样的锻炼机会十分难得。”
有机会担当颁奖礼中的运动员引导任务,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边晓琴很开心,“然而这个岗位有可能遇到很多问题或者突发情况。比如已到退场时间,运动员还停留在台上拍照等”。经过培训,她不仅学会了如何微笑引导,也提高了应变能力,在颁奖礼中展现出了自信、靓丽的身姿。
倾情奉献 传递青春正能量
这两天,宝鸡文理学院的志愿们分外自豪——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山东省足球协会的感谢信:“贵校连丹琪同学在十四运会u18决赛阶段的赛区服务中,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得到了山东省女足青年队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赛事顺利进行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该校“小秦宝”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郭理想表示,学校的399名志愿者穿梭于赛场内外,“事无巨细,积极热情、认真负责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和标签”。
00后大学生侯家骥经过层层筛选成为媒体记者村的志愿者。为服务好“村民”,他下足了功夫,不仅对记者村各区域详细信息了如指掌,还熟记下每一天的各项赛事安排。他说:“有些问题或许不会被问到,但我还是希望能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为每一位咨询者提供满意答案。”
比赛现场,有运动员倒地会留下汗渍,容易打滑。这时,会有手持毛巾的志愿者快速冲进赛场,擦干地面并迅速返回,商洛学院的宋展鹏就是其中一员。“有时,一场比赛下来要跑几十个来回。”但他觉得,能如此近距离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自己很受鼓舞。
测试赛过程中,200余名来自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小秦宝”认真细致的工作,获得赛事各部门高度评价。场地上,他们认真辅助裁判,计分计时毫不走神。烈日下晒得皮肤生疼,志愿者姑娘们毫无怨言;小伙子们更是个个卖力,有“小秦宝”受伤了也毫无所觉,发现后简单包扎又坚持返回赛场。
“能成为十四运会志愿者,对我们来说是思想行动、团体协作、仪态方面的全方位提升,也让我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服务他人的水平。”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朱璐璐说。同校志愿者张雪儿则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到了得到他人信任与肯定的快乐。
临时建团 凝心聚力展风貌
为进一步加强“小秦宝”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专门成立了十四运会志愿服务“临时团支部”,不仅制定出志愿者激励制度,还创新激励章颁发办法,推动志愿者“用心、用情、用力”高效助力全运盛会。
志愿者激励章颁发过程中,临时团支部鼓励“小秦宝”们以相互交换的方式集齐整套徽章,不仅促进了队员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使“小秦宝”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志愿精神。团小组实施的“日肯定”“周表扬”,带给“小秦宝”充足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让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持续高涨。
在西北大学,十四运会蹦床、艺术体操项目“集中居住志愿者临时团支部”和10个临时团小组也在第一时间成立。该校团委同时面向全校同学招募,组建起一支50余人的“十四运会封闭区志愿者生活保障小分队”,为集中管理的志愿者们搬送行李、代取快递、代买日常物资等,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为十四运会举重项目服务的渭南志愿者们,成立起临时团支部,组织大家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读书会,以晨会形式学习党史,让志愿者团员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在志愿者服务中展示青年的精神风貌。
“志愿者的每一次‘小服务’都发挥着大效用。”共青团陕西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秦宝”们将继续发扬志愿精神,在细节上下功夫,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在每一次服务、每一个细节中,用志愿服务书写当代青年的“硬核”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