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

青年参与社区治理 助力打开百姓心门-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11-28作者:胡春艳

    30岁的快递小哥任永奇穿着醒目的柠檬黄骑手服,骑着电动车轻巧地拐进河西区越秀路街道一片老旧居民区里。

    他比平时出门更早,因为要赶在上午10点半之前把饭菜送给订餐老人。

    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跑了两年,任永奇挺喜欢这个城市。最近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青蜂骑手,接到的第一个“大单”来自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这个冬天开始,他要每天为订餐的老年人配送午餐。

    这是越秀路街道正在展开的“青蜂骑手·越青春”行动,也是团天津市委正探索建立的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经过学习,越秀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莹非常期待,以党建引领更多新生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也成为社区的主人,让青春动能打开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从基层一线打捞居民需求

    在社区工作了20年,越秀路街道港云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茜非常清楚,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青年力量对社区治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她认为,思想活跃的年轻人,能带动社区治理一起飞跃。

    不久前,越秀路街域内出现疫情,部分社区封控管理,大量居民居家,孙茜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忙得顾不上吃饭、休息。“一批青年党员来社区报到,帮了大忙。”孙茜说,这些“青年先锋”主动下沉,在道路卡口、社区防疫一线,在巡查疏导、保医保供中,“专挑最苦、最难的活儿干”。

    这是越秀路街道党工委多年沿用的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经验,即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创新打造“居民吹哨、社区报到——社区吹哨、街道报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三级吹哨报到体系。

    来社区报到的年轻人也打捞出基层的真实需求,他们发现老旧小区的老年人配餐问题值得关注。让快递小哥为老年人送餐的想法就此产生。

    越秀路街道位于天津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这里的社区以老旧小区为主,老年人口比重较大;4.7万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1.7万人。

    越秀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展恒波介绍,平日里,仅这一个配餐中心每天中午就有近200名老人前来用餐,此外还有80余名老人需要配餐到家。一旦因为疫情无法堂食,或是遇到恶劣天气老人不便出门,快速配送就成了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团天津市委机关党委与越秀路街道党工委共同推出“青蜂骑手·越青春”项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创新了社区原有的三级吹哨报到体系,发动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到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服务。

    “小哥为大家服务,社区也是他们的家”

    任永奇是第一个报名的骑手,“感觉挺有意义的”。父母都在老家,他原本只想在大城市送外卖挣钱养家,在此之前,从没想过送快递也能给人带去温暖。

    上午9点多,任永奇骑着电动车赶到养老配餐中心,取餐装箱后径直骑向附近的社区。在订餐量较大的社区,有社区内的志愿者等在岗亭里,完成从社区门口到老人家中的“最后一百米”配送;在订餐量不多的社区,任永奇就直接跑上楼把餐送到老人手中。

    任永奇也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在越秀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为“青蜂骑手”打造的骑手驿站正在等着“小哥”的光临。

    骑手驿站面向全市“快递小哥”开放,有24小时免费热水,可提供上网、充电、加热餐食等服务;共享雨伞、医药箱、图书期刊,酒精、口罩等物资一应俱全。此外,这里还计划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指导培训,帮骑手解读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经济补偿、休息休假等政策。

    孙莹说,要搭建起更多平台、形成良性机制,让服务社区的“快递小哥”等新业态群体,一同融入社区体系当中,共同成为社区的主人。

    汇聚青年力量 为社区注入动能

    年轻人的到来不断地给这个老旧社区带来新气象。1992年出生的青年社工赵博文干过销售,善于跟居民打交道。刚当社工那天,孙茜告诉他,社区就是我们的战区,要担负起责任。

    港云里社区每名网格员负责大约300名居民,他们是基层民意的“传感器”,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网格员心里都有数。赵博文靠腿“跑出了”居民对自己的信任。他愿意倾听每个居民的难处,想各种办法给大家排忧解难,“年轻人嘛,有困难要往前冲”。

    孙茜明白,要想赢得大家的支持,必须让群众看到基层治理的诚意。通过协商议事会、群众汇报会等机制,港云里社区制订了“民忧菜单”“民声板凳”和“民情地图”;设定“民意闹钟”,有计划地为百姓解决一个个难题,最终找到了用情打开老百姓心门的“钥匙”。“体制机制的创新,归根到底是要把百姓的事办得更快、解决得更好。”孙茜说。

    孙茜能叫出许多一直参与社区服务的年轻志愿者的名字。比如80后志愿者董鹏每次核酸“大筛”总是早上5点就到岗,忙前忙后,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分内事,“我从小在这儿长大,街坊邻居我都认识,我在这儿维持秩序,大家都特别配合”。

    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城南一队)共产党员服务队是一个志愿服务集体。队长闫崇松经常带着平均年龄30多岁的青年志愿者在社区核酸检测点保供电,按楼门逐个开展隐患排查等。

    “吸引青年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治理,是提升社区活力、推动社区高效能治理的关键。”孙茜说,要让青年在社区治理中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才能将青年的朝气、锐气、才气注入基层社区治理中,使他们成长为推动社区建设与社会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