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亲到留在大陆发展——一个台湾女孩的内心独白-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09-29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一个台湾女孩寻亲的故事在网上大火。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视频里,台湾女孩“肆零”哽咽着读完了这首余光中的《乡愁》。

    她说,在自己读书期间,对这首诗并没有很深的感触,可当看到爸爸和多年未见的大伯抱头痛哭、听家人们讲寻找爸爸的经历,当哥哥姐姐们告诉她“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要常回家”时,她的眼泪已经不受控制。

    “家很奇妙,即便去了很多城市,那个地方永远在等你回去。”这段寻亲的经历让她对大陆有了更深的感情。

    2014年,“肆零”从台湾来到清华大学做交换生。当时她就计划去四川帮父亲寻亲,但是经过重新规划后的城市模样大变,她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老家。

    那一年假期,她到了四川成都、九寨沟等地,拍了一系列的照片,把家乡的美好整理成旅游日记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父亲。

    2016年,她以研究生的身份重返清华大学,这次,她寻亲的决心更加坚定。

    当时,“肆零”在北京念书,她的爸爸写了一封信嘱托她打印出来交给有关部门。过了好久,有一天,“肆零”的手机突然震动,收到了一条信息,“请问您是××吗?我知道您在寻亲,我是您的××,您爷爷是我的××”。紧接着,一张家族族谱发了过来。“肆零”非常激动,立刻打电话告诉父亲,电话那头的爸爸哭着说“赶紧买机票,我们过去吧”。

    “肆零”至今没有删除这条信息,这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肆零”回忆说,到了现场,看到围了几桌的亲人在欢迎她和爸爸的时候,那一刻的心情“很平静,是一种安稳踏实的归属感”,“终于找到根了”。

    寻亲之路也开启了“肆零”对家乡生活的憧憬。

    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肆零”依然对大陆充满好奇,她决定留下来工作,换一种方式了解这片土地。

    “肆零”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担任咨询顾问的她有机会在各个城市轮番周转,进一步了解了祖国各地的文化面貌和社会人情。

    第二份工作让“肆零”搬到了杭州,这座城市也颠覆了她以往的印象。“北京是一个古香古色的政治文化中心,我在北京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而酷炫、新颖的互联网产品都在杭州生根发芽,变成参天大树。”她原本以为杭州是一个惬意休闲的城市,没想到互联网经济在杭州已经如此发达。几年来,“肆零”尽情感受着不同城市的魅力。

    这些年,“肆零”除了工作也一直在做扶贫公益。她给记者看了几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她摸着一个山区孩子冻伤的脸颊。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年底,那是她第一次去大西北,也是第一次知道国家在做扶贫。

    “肆零”非常喜欢小孩,之前在台湾做过的公益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陪伴贫困学生。来到大陆后,她发现这里的支教是实地考察教学。她感叹,“除了教育,大陆还很重视农村农业改革、异地搬迁等社会问题”。

    “脱贫的这双大手在教小手如何‘钓鱼’,而不是‘送鱼’,祖国正在默默做很有意义的事情。”专家团队到乡村现场教学、带领贫困村民发家致富的做法让“肆零”很感动。 随后,她拍了一段短视频发布在网上,瞬间引起众多网友共鸣。网友留言说,“谢谢你拍摄的视频让我的家人知道我在做有意义的工作,国家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肆零”以第三方的视角去讲述、去观察,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感受到,这不是一个编排好的脚本,不是渲染出来的效果,越来越多原本犹豫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这是短视频带来的力量,也是这个时代的力量。”原本只是记录寻亲故事的“肆零”已经成长为给更多人带来正能量的博主,“接下来我会介绍这片土地上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责任编辑:刘丽梅,王国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