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边戍边”到“兴边富民”

边防小镇马鬃山走上发展“快车道”-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6-29作者:王豪 吴德

在甘肃省唯一的边防乡镇——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一栋挂着“肃北马鬃山经济开发区”牌匾的小楼成为新地标。 楼内,让人一眼记住的是一个由马头和山形飘带组成的标志。“红褐色的马头以奋进之姿向前,诠释‘烈马·征程’的意义;下半部分彩色的气流形状飘带,指代新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产业业态;上方的蓝色和红色,着重强调两大支柱产业——新能源、铁产业,这也是助推经开区腾飞的‘翅膀’。”马鬃山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赵顺虎说,这个标志是工作人员设计的,希望表达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发展,是过去在马鬃山鲜少被提起的。因镇北边与蒙古国阿尔泰省相连,这里担负着“守边戍边”的重要职责,但一度忽略了潜藏着的经济力量。 在重新审视马鬃山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后,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马鬃山镇的开发力度——2020年建成市级经济开发区;2021年入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 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环境 马鬃山经开区将在7月底迎来两周岁生日。已经改造完成的政务服务中心,明亮宽敞;通过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企事业单位可以在线办理227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马鬃山镇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自己的企业分散在砾石遍布的戈壁深处,以前办理事务必须去肃北县城,路上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只要手续齐全,在镇上就能办,降低了很多成本。 “按照‘县区同权’‘县区通办’部署要求,经开区成立政务服务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逐项落实‘帮办’‘代办’制。”赵顺虎介绍,自5月6日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已协调进驻服务事项69项,受理办结事项22件。 职能部门还能借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状况,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有意向投资的客商足不出户就能初步了解当地的资源禀赋、优惠政策。 赵顺虎说,经开区最大限度敞开方便之门,“让企业只需带着资金项目来”。剩下的事情交由经开区来办,修路、供水、供电、普查资源、对接金融机构……前不久,他们还对接了酒泉市一家物流公司,定期为辖区企业配送新鲜蔬菜,改善企业员工伙食。 经开区完善“硬环境”、提升“软实力”,助推当地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2022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27亿元,同比增长56.2%,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19%,增速领跑全省。 走好“绿色 ”生态经济道路 肃北县博伦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马鬃山地区规模最大的铁矿、钒矿采选企业。 博伦公司将“绿色”作为企业的发展底色,在矿山地表生态保护方面,以“地貌重塑”和“资源化利用”理念实施固废综合治理,并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矿山膏体充填站,实现尾矿与生产废石有效利用,生产固废得到100%处置。 博伦公司专门设立科研创新工作室,对磁选机、旋流器等进行技改更新,并结合生产实际提高出矿效率、破碎效率,推出相关项目专利9项,获评酒泉市“贫铁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看到马鬃山镇丰富的风能资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选址于此,先后承建肃北马鬃山第二风电场a区20万千瓦项目、b区20万千瓦项目和马鬃山5万千瓦项目。3个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1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4000余吨。 在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纵深推进“生态立县”战略。 自2016年以来,肃北县已投入资金1.49亿元,完成了85宗矿业权及部分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恢复治理面积625万平方米,矿区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以中节能、鲁能、华润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纷纷入驻马鬃山,促使风电、光电等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书写“兴边富民”崭新答卷 在这个甘肃最北端的镇,32名平均年龄34岁的青年干部在经开区管委会任职,抓好经济发展的大事小事。此外,他们还与马鬃山镇政府、马鬃山综投公司积极融合,逐步构建“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三合一管理模式,以期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的内生动力,相关部门在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的同时,进行人事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让一些能力强、敢担当、想干事的年轻人走向台前。 “从部门负责人到普通工作人员,一律‘全体起立’,重新‘寻找座位’。”赵顺虎说,在今年5月开展的公开选拔中,就有7名年轻干部竞聘成为副部长。 在驻镇企业,员工队伍同样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趋势。孙利举例,博伦矿业新上的钒矿生产线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他们大多毕业于地矿院校。公司也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成长平台,鼓励大家提升学历、淬炼实践技能、走上科研创新道路。 土生土长的牧民也在脑海里勾勒着发展图景。在马鬃山村,村支书卫星带领村民发展骆驼养殖产业。目前,集中养殖基地已建成使用,统一管理的骆驼数量达到160多峰。基地还和一家企业签订了供奶合同,准备销售驼奶。 卫星算过账,一峰骆驼一天可以产5斤奶,按市场收购价能卖到7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元,把饲草料、人工成本全部排除,养一峰骆驼一年能挣1万多元。 卫星说,过去,大家都是小打小闹,现在,他要带头“冒险”,找寻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牧区留人,让守边不再是空话,让边疆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通讯员 吴德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