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科技创新者曹汛:“追光”动力源于热爱-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06-30作者:夏韵 李润文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定当秉承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努力成就一流的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2012年7月3日上午,在清华大学2012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作为自动化系2009级博士生,毕业生代表曹汛发出铮铮青春誓言。


曹汛没有辜负他说的话。毕业后他回到本科母校南京大学,深耕计算摄像学领域,如今担任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工程系主任。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光谱相机预警系统,突破动态光谱成像的关键技术,被国际权威研究机构评价为遥感领域数十年来的革命性进展。


今年,应急管理部(〔2022〕5号)发文,建议向全国化工园区推广该项技术,预警重大危险源,为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曹汛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6年,国内第一部真人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电影《爵迹》上映,聚焦海内外无数目光,而幕后英雄曹汛鲜有人知。


读博士时,曹汛参与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获得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基于这项研究成果研发应用的光场相机系统,能精确、快速地进行三维对象拍摄和重建,让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全部实现3d真人数字化。这是国产电影第一次“吃螃蟹”,此前该项技术只有美国好莱坞掌握。


“我的工作就是做相机,研究如何获得更多视觉信息,让原来看不到的东西看得到、原来看不清的东西看得清。”曹汛介绍,计算摄像学是一个综合信号处理、光学、视觉、图形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研究领域,“从公元前400年墨子最早发现小孔成像原理起,人们设计各式各样的光学装置进行成像,此后人们陆续利用胶片、数字成像器件将图像记录下来。而计算摄像学是第三次革命,让我们更早介入成像的过程,在成像过程中加入‘计算’和‘智能’的元素。”


“光场”和“光谱”是围绕曹汛20年科研生涯的两个关键词。“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三原色,皮皮虾的眼睛能同时获得三维信息并感受到12个波段的颜色,而光场相机能获得立体三维信息,光谱相机可以看到更多更丰富的颜色。”他介绍。


在深耕光谱领域的10年中,曹汛带领课题组根据动态光谱成像技术研制出包含手持、机载、车载、云台等系列的“光线基因”相机装置。这些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的“火眼金睛”,不仅能识别化工气体,还能追踪其轨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从而实现化工事故的早发现、早预警,最终降低因泄漏造成的化工安全事故,为国家避免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目前,光谱相机预警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国10余个省市的大型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技术转化实体的融资估值已逾10亿元。近3年来,全国各类化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曹汛印象最深刻的是南大校友、“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的故事。“程院士第一次踏入罗布泊后,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曹汛说,“在清华读博时,导师戴琼海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也深深影响了我,只有坚持‘四个面向’,保持专注力,重视平凡而艰巨的基础工作,才能有创新。”


曹汛对科研多年如一日的热情正传递给南大学子。“支撑我在‘追光’路上不断探索的动力源于对科研的热爱。”2022年5月6日,在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团员青年交流会上,曹汛鼓励同学们,“凡事只要热爱,就不会觉得太苦闷。也正因为热爱,才能专注。”


研一时,周凯来第一次给有计算机视觉会议三大顶会之称的cvpr(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投递论文。在回复审稿意见时,因时间紧、任务重,曹汛线上指导周凯来修改,从当晚8点持续到次日4点截稿时。


“曹老师在科研中非常严谨,对论文图表甚至ppt图标等小细节都会反复修改,力求准确,但生活上就很随意,不拘小节。”周凯来说。同学们对曹汛教学的评价是,“上曹老师的课,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和老师从事科研的阳光心态”。曹汛被评为南京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也是连续5年学生授课评价最高的教师。


“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曹汛说,如今的青年思路新奇又不乏勇气,站在已有的科研积淀上,大家都会思考国家存在哪些需求、科研有哪些空白点,要敢于追求超越,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的殷切期望。


通讯员 夏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