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交30周年:两国青年一起向未来-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09-02作者:许怡

    “碳排放”可视化、“旅游”数字化、“饮食”素食化……8月30日,在为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举办的“中韩青年友好故事会”上,两国青年围绕文化交流、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云端对话”。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傅振邦、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副理事长李钟国、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韩国外交部公共文化外交局局长坚种皓、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人文社会委员会委员长卢载宪,以及中韩两国政府、企业、大学生代表共约150人参加了活动。

    “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中韩关系下一个30年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守护者。当前,中韩两国均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傅振邦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两国青年朋友始终能够相向而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以实际行动推动中韩战略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共同谱写中韩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

    三十而立,中韩关系走向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朴光海见证了中韩关系快速发展的30年。从“毛头小子”蜕变为“资深学者”,他说,自己的成长历程也正如中韩关系一样,从稚嫩走向成熟。

    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文化、经济、人员往来等领域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有数据显示,两国贸易额从建交初的50多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36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如今,两国关系步入第30个年头,正是两国共同规划未来蓝图的重要时期。”韩国外交部公共文化外交局局长坚种皓说。

    在交流中,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副理事长李钟国表示,中国引领了无人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第四次产业革命领域的发展,韩国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在第四次产业革命领域寻找另一个增长动力。中韩两国合作未来可期。

    “过去30年间,一代又一代的中韩有志青年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促进两国交流合作而接续奋斗,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在座各位青年朋友的手中。”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在致辞中说,希望青年一代继承两国建交的初心,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韩合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新技术、新经济为两国青年架起更多桥梁

    将千年前“九曲黄河天上来”的奔涌场面再现,是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数字展品中所展现的场景。

    “我们希望通过自制的产品让年轻人不仅体验到前沿的科技,还能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自中国的创业青年张雪莹在会上分享了自己所从事的“数字艺术”领域故事。目前,张雪莹团队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领域的开发,正朝着数字孪生、数字艺术两大数字技术方向迈进,希望以此构建一个未来的“元宇宙”世界。

    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助力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也为更广泛的跨国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久前,中韩两名歌手跨国合作的一首歌曲一经发布,便引起两国国民热议。“实际上这两名歌手并未见面,却可以通过元宇宙空间来进行合作,这不仅说明青年一代具有无尽的想象力,也表明中韩关系未来是非常光明的,在新技术下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说。

    近年来,“汉风”与“韩流”在国际舞台交相辉映,共同引领东亚文化的潮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中国青年郎佳子彧致力于推广“面塑”这项中国传统手工艺。如今,郎佳子彧全网累积拥有粉丝200多万人,海内外观众都能通过社交媒体欣赏他的作品。他期待与韩国的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一起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互鉴。

    会上,韩国青年方文焕分享了两国在影视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故事,并希望一起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除了文化领域,数字经济也成为两国青年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周边关系蓝皮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报告(2022)》提到,数字经济将是中韩经贸合作的新方向和打造后疫情时代中韩经济增长新亮点。

    目前,张雪莹已经和多位韩国艺术家签约,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来自韩国的创业青年玄盛竣正借力数字经济,将目光聚焦旅游业,搭建了一个整合韩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平台,为全球游客提供快捷全面的旅游问题咨询。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朴光海在发言中说:“中国主要以5g、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为代表,进行新型的基础建设,以此来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这正好跟韩国的数字新政相契合,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中韩两国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双碳目标”的提出,吸引了当时在生态环境部实习的清华大学学生关辽的关注。他和几名伙伴一起努力,搭建了一个结合建筑物碳排放管理以及个人碳账户管理的数字化平台。他说:“期待在未来的中韩合作中,中韩两国能够进一步聚焦绿色发展,在绿色环保重点合作领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包括在应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更多的合作计划。”

    同样投身环保领域工作的韩国青年李家恩,正努力构建连接参与环保活动的绿色消费者的“价值活动平台”。“即便是一天素食也可以节省很多的水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李家恩在分享中说。

    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人文社会委员会委员长卢载宪表示,虽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两国青年很难面对面交流,但线上的常态化交流不应该被打断。这场主题为“中韩青年友好故事会”的活动,为中韩青年构建了便捷的在线跨国交流平台,对探索两国未来关系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