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近岸海上发射!“快响利箭”到底有多快?-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0-08作者:邱晨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十一假期最后一天,一次从海面飞向太空的航天发射引发关注。

北京时间10月7日21时10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长征十一号完成的第四次海上发射,也是长征十一号首次采用近岸发射方式。

“相比以往的海上发射任务,此次任务选择在距离海岸仅3公里的海域,这样在发射流程上将后端测发设备设置在陆地,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将测试流程进行合并优化,任务执行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鸣说。

发射现场。谢集潇 张敬宜 姜男/摄

长征十一号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唯一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火箭。和其他“长征”火箭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快”,因此长征十一号也有“快响利箭”的称号。

张鸣介绍,“快响利箭”说的就是长征十一号的快速响应能力。相比于“长征”家族其他的液体火箭,长征十一号由于采用的是固体燃料,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并长期储存,使发射准备环节大大减少。而这样的特性,使得长征十一号在海上发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火箭发射准备阶段,相对于液态火箭,它不需要有固定的塔架,不需要进行加注,火箭只需要在总装厂房,完成了星箭对接和准备之后,应该可以快速地完成后续的发射任务。”张鸣说。

此次海上发射任务,长征十一号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着商业航天的日益发展,不少用户都有搭载发射小卫星的需求,而发射多颗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难以统一,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需要很好地解决。

张鸣介绍,长征十一号火箭形成了系列化的卫星适配器产品库——此前,新的发射任务来临,只能用户提出需求后再研发适配器,一般要耗时半年;有了适配器产品库后,接到发射任务后,型号队伍即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适的适配器,耗时缩短一半,效率提升了50%。

“通过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我们积累了大量星箭接口联合优化设计的成功案例,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发射服务。”张鸣说。

发射前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张婉莹/摄

那么,相对于陆地上发射,海上发射的特点是什么?

张鸣介绍,海上发射首先能够提高发射安全性。由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会有箭体残骸落到地面,为了不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火箭必须让残骸掉到荒漠等无人区,这就需要火箭消耗更多燃料来找到合适的落点。而海上发射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海上发射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射点,可以让火箭残骸安全区选择更容易些,相对于陆上发射更便捷。”张鸣说。

据他介绍,海上发射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带来的还有经济性。我国目前拥有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发射场,它们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而在海上进行发射的话,就能够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这样针对不同轨道的卫星,选择最合适的纬度进行发射,能够有效节省燃料,火箭一次就能携带更重或者更多的卫星进入太空,航天发射的成本就能得到有效降低。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统计,长征十一号自2015年首飞成功以来,已经完成了陆态、海态2种发射方式,1.6米、2米两种直径整流罩的研制工作,完成了14次发射任务。

“在不同海域点位出色完成了太阳同步轨道、低倾角圆轨道的发射任务,长征十一号已具备常态化海上发射能力。未来,该火箭海上发射次数将逐步超过陆上发射次数。”张鸣说。

责任编辑:原春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