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的双奥之城,让青年更有为-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07-12作者:青平

  越过碧波荡漾的永定河,眺望见证中国健儿勇夺两枚冬奥金牌的“雪飞天”大跳台,不了解北京发展历程的人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片承载了冬奥之梦的文化园区,每日还有炼钢高炉的黑烟升起。“十里钢城”曾是首都工业的坚实支柱,随着北京发展大方向的调整改变,首钢停产搬迁,这一区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火”到“冰”的转变,让首钢园从北京最大的工业污染源,变成年轻人最喜欢的城市“打卡地”之一。首钢园的变迁就像一个缩影,见证着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华丽转身,也书写出社会发展观念的演化流变。

  对于一座人口超2000万的大都市而言,什么样的发展是人们最需要的?顺应时代要求,北京作出选择。这个选择意味着与“规模崇拜”“唯gdp论”等过时观念彻底诀别,也意味着一套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方案的确立。

  从水体绿地的有机扩张,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从崇尚创新的政策氛围,到鼓励创业的营商环境;从多元和谐的文化交流,到日益活跃的国际交往……北京的方方面面,都昭示着这座城市跨越性的发展。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人”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包括对人性的尊重、对人心的体察、对人权的保护、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等一系列信念。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由此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从定位上看,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围绕“四个中心”做好宏观规划,处理好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决定着北京如何履行好首都的职责使命。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其衡量指标并不在于“求高求大”,而在于能否找准城市建设重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一手做“减法”,主动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一手做“加法”,全心全意创造人民感受得到的服务增量。在这“一增一减”之间,北京推动深刻转型,实现创新引领,努力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也是年轻人的城市。一座有青春活力的城市,才能有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是当代中国城市应有的追求。致力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北京,正在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在这方面,不乏值得学习的“北京成就”,和可资借鉴的“北京经验”。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全球冰雪运动的一场盛事,也促进了青年体育事业、青年文化创新的活跃与发展。冬奥会拉动了整个“冰雪经济”,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注入了活力。而在微观层面上,北京建成、改造了一大批冰雪场馆,显著降低了普通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还依托相关冬奥会场馆申报创建几十个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出16大类5000多种文创产品,既给青年消费者提供了丰富选择,也给善于创作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通过以人为本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身上的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的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在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北京率先冲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赛道,人工智能、5g通信、航天卫星、生物医药等创新产业背后,是对青年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创新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推动,彼此成就。


责任编辑:孙庆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