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新观察

较真志愿项目“名头”,吹毛求疵还是“蛇打七寸”-澳门凯发

中国青年报  |  2022-11-17作者:杨宝光

    11月12日-13日,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顺利进行。入围本届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的500个志愿服务项目被分为乡村振兴文明实践项目等六大类比拼竞演。

    在评审现场,记者发现,评审专家对多个项目的标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比如秭归县文化馆申报的《“文润乡土”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建议直接以秭归种文化志愿服务为名;建议《辽宁省戏曲动漫进校园文化体验大课堂项目》,简化为戏曲动漫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建议《讲中国 看世界 筑梦想——重庆图书馆“重庆之窗”青少年对外文化交流志愿服务项目》简化为“重庆之窗”青少年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简化成为评审对志愿服务项目标题的共性建议。

    有人可能会提出,评价志愿服务项目的标准那么多,为什么要专门提到项目名称?这是评审的吹毛求疵还是抓住了志愿服务项目发展推广的盲区?

    近年来,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这️从参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就可见一斑。

    评价一个志愿服务项目的标准并不唯一,但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知名度与号召力。即便无法亲身参与,通过项目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与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个“叫得响”的项目名称显得尤为关键。

    从传播学角度看,简单易读易记是广泛传播的基础之一。评审对项目名称提出的简化建议,可以说是抓住了扩大项目传播影响的关键之处。从往届比赛来看,朗朗上口的名字也成为不少优秀项目的共同点。比如,老年人科普服务的“夕阳再晨”(《北京“夕阳再晨”——老年人科普计划》)、为视力障碍人士讲解电影的“光明影院”、专注于服务邻里调解的“小娘舅”(《“小娘舅握握团”志愿服务项目》)等。当然,传播强的项目名称远不止简洁这一点,还要能有记忆点,能激发受众兴趣等多维度标准。

    从志愿服务发展看,出色的项目名称也符合当下志愿服务“小而美”“小而专”的追求。一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需要精准把握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这样才有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精力,把志愿服务做得更全面更深入。“小而美”“小而专”的服务内容折射到项目标题中必然是精准明确的,这样的题目也有助于志愿者以及外界理解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与核心理念。

    此外,项目名称的较真儿也有助于厘清志愿服务的关键概念。记者发现,评审专家对少数项目名称中“志愿公益项目”说法进行了提示,要区分“志愿服务”与“公益”两个概念的区别。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的服务工作。公益则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两者相互区别但并不各自独立。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动志愿服务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广大志愿者交流借鉴提供了平台。因此,评审专家对项目名称的“较真儿”能够帮助志愿者认识到完善项目的细节,是赛会“以赛带训”的生动体现,只要是能为项目良性发展助益,如此“吹毛求疵”不妨多一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丽梅,王国强
网站地图